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家庭方面 > 正文

家庭教育家长溺爱儿童案例-家庭教育家长溺爱儿童案例分析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庭教育家长溺爱儿童案例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家庭教育家长溺爱儿童案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有代表性的父母溺爱孩子的素材?
  2. 家长溺爱孩子老师怎么办?
  3. 父母过分溺爱孩子有什么不好?

代表性的父母溺爱孩子素材

父母溺爱孩子的事例一:女孩王芳,父母对她百般宠爱,过分照顾,年幼时一切如愿以偿。等到上学后,在学习上,稍遇到一点困难,就受不住,回家哭丧着脸,乱发脾气,令父母心痛,为此,代劳一切。每天的家庭作业不会做的,父母代笔完成;在学校受到一点委屈,父母出面交涉,遇到考试不及格时,父母找关系说情。渐渐地,女孩不仅情感上脆弱,而且学习缺乏毅力。上小学留一级,初中升不上,母亲通过“后门”把她移到一所乡镇中学,混了个毕业证书。然继父母再托人安排进公交公司当一名售票员。  父母溺爱孩子的事例二:独生女欣欣,家中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十分宠爱她。平时,她只吃牛奶、面包、鸡蛋,一般的饭菜嚼在嘴里迟迟不肯下咽。穿衣服从小要挑花色品种,要比别人漂亮。在家里对父母说话就象下命令似的,稍不如意就哭闹、发脾气。在幼儿园连滑滑梯都不敢玩,出门上街走几步路就嚷着要抱。到了5岁时,还不会穿衣服,街坊邻居都说她象个无赖的“小公主”。照这样发展下去,适应社会都很困难,成才就更不用说了。

家长溺爱孩子老师怎么办?

把下面这段话跟家长去说。

家庭教育家长溺爱儿童案例-家庭教育家长溺爱儿童案例分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溺爱不是爱,是控制,是怕失去,这不利于孩子的心智成熟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里把爱的定义成: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识

家庭教育家长溺爱儿童案例-家庭教育家长溺爱儿童案例分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真正的爱,不是一味的迎合被爱的一方,不是无限的去满足他。这样不利于他的心智成熟。爱一定要有边界,这个边界就是原则,就是价值观,就是形成人格架构的基础。

人的原罪就是懒惰,喜欢简单的答案如果过于迎合另一方,那么他就会变的更懒惰,更没有进取心,没有探索精神。这样的孩子注定会没有出息,干不成事业。我们在生活中见过懒惰也能成材的吗?

可以扩展一点跟家长去说说这些,如果她实在听不进去,估计也没有别的办法。因为老师需要同时照顾很多孩子,不是只照看一个。尽力而为,尽到老师的职责就够了。

家庭教育家长溺爱儿童案例-家庭教育家长溺爱儿童案例分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认为孩子的成长是家长跟老师共同的事情,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孩子教不好就会责怪老师,确实对老师不公平。一切尽责就好。

父母过分溺爱孩子有什么不好?

我认为过份溺爱,根本就不是爱,而是害,不仅害了孩子,也害了你自己。

古话说“父母之为子,则为之计深远。”

真正的爱孩子,是要为了孩子的将来考虑的,他的为人处事怎么样?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怎么样,抗压能力怎么样?

培养出孩子将来独立在这个社会的生存能力才是爱。

反观所谓的溺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孩子犯了错,父母忙着包庇……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是没有规则意识的,从小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以为犯了事总有父母给兜着。

可惜社会是不会惯着你的孩子的。你也不可能什么事都给他兜的住。

不管他爸是李刚还是李双江,都不行。

父母今天没让孩子守的规矩,社会会用更严厉的方式让他去遵守。

父母今天没让孩子吃的苦,社会迟早会加倍的给到孩子。

中国有句古语:“惯子如杀子,溺爱出逆子”。

《后汉书.仇览传》中有这么一个故事:“骄子骂母。”说的就是一个小孩因为年幼时丧父,母亲为了给他更多的爱,对他一直娇惯,结果到最后,小孩却常常和母亲顶嘴,甚至骂母亲。

《红楼梦》中的薛蟠,因为幼年丧父,母亲对他百般溺爱,最终导致了他游手好闲,变成了一个败家子。

这些看似关爱孩子的背后,不知不觉就助长孩子的骄横无理,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溺爱的结果最终有可能换来的是不知感恩的后果。所以,爱孩子也要有个度。否则,就是在害孩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庭教育家长溺爱儿童案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庭教育家长溺爱儿童案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