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外儿童心理学研究学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国外儿童心理学研究学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心理学派,被称为个体心理学,是一种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阿德勒强调个体在社会背景中的独特性和主观体验的重要性。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生活方式”,由他们早期的经历和当前的生活目标塑造,这些目标主要以获取优越感和归属感为动机。阿德勒心理学关注个体的潜力和主动性,旨在帮助人们克服自卑感和追求个人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阿普特尔属于心理学派。阿普特尔(Apter)在1982年提出的逆转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总是存在两个状态相对立的动机,其中只有一个动机被激活。在实施行为的过程中,会从一种动机转向反向的一种动机。冬泳过程正体现了这个理论。
1882年德国的普莱尔发表的《儿童心理》,该书被认为是第一部科学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奠定了儿童心理学最初的基石。
由此标志了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1904年,霍尔出版了《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从此确定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即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从出生到成熟各个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
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做了研究。
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
荣格认为,人的发展主要是心灵的发展。
他的发展观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提出前半生和后半生分期的观点;二是重视"中年危机‘’;三是论述老年心理,特别是临终前的心理,老年人面临死亡时如何理解生命的性质。
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思最先提出要追求人的心理发展全貌,而不是满足于孤立地研究儿童心理,并于1927年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从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由此,儿童心理学演变成了发展心理学。
玛丽安斯沃斯 (Mary Ainsworth)美国心理学家,依恋领域中的先驱。1939年在多伦多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她最大的贡献在于早期情感依恋方面的研究,率先使用了陌生情境测验(strange situation)这项技术。
通过对儿童在这些场景中的反应进行分析,她界定了亲子关系的三种基本类型:安全型、焦虑矛盾型和回避型。安斯沃斯的突破性工作使我们能够很好的理解依恋风格,以及这些风格如何影响到成年后的行为。她的主要作品有《乌干达的婴幼儿》《婴幼儿的服从行为与母亲的教养方式》《依恋类型》。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的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派别是人本心理学派。
“西方心理学的三大势力”。其中以弗洛伊德、荣格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为第二势力,以华生开创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第一势力,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第三势力。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应该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他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以及人格终生发展论是非常有名。
在发展心理学中都要学习他的人格发展论,他是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他提出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如果能理解和学习对我们的一生都很受用,特别是对有孩子的家长,能了解他的这些理论知识对孩子的发展和培养非常重要!
如果每一位有孩子的家长都能去了解,对孩子的未来会非常有益。
到此,[_a***_]就是小编对于国外儿童心理学研究学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外儿童心理学研究学派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62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