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社会方面 > 正文

唐代儿童教育机构的特点-唐代儿童教育机构的特点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代儿童教育机构特点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代儿童教育机构的特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各个朝代的学校教育?
  2. 唐朝中央官学设的六学二馆是指什么?
  3. 校园在古代的雅称?

各个朝代的学校教育

【校】夏代学校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xiáng )】殷商时代的学校名称。《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唐代儿童教育机构的特点-唐代儿童教育机构的特点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序】周代学校的名称。《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都曾来此讲学,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小学两种。太学、小学内容都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唐代儿童教育机构的特点-唐代儿童教育机构的特点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太学】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

国子监】汉魏设立太学,西晋改成为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和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

【书院】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当时,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等。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经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唐代儿童教育机构的特点-唐代儿童教育机构的特点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朝中央官学设的六学二馆是指什么

唐朝中央官学设的六学二馆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隶属国子监,二馆指的是弘文馆、崇文馆。这是***的最高学府,不过崇文馆设立于贞观十三年,在贞观十一年,长安只有一个弘文馆而已。

隋唐时期***取重振儒术,三教并重的文教政策,在选士制度上***取科举制。唐在隋的基础上,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相当完备的官学教育体系,六学二馆组成了中央官学的主干。六学中前三学似属大学性质,学习儒家经典,后三学似属专科性质。

弘文馆本是太祖武德四年设立,初名修文馆,属门下省。武德九年,太宗即位,始改称弘文馆,置生徒数十名,大多是皇族勋戚子弟,师事学士学习经史书法。得入弘文馆,是***士人的无尚荣耀,比国子监六学的学生地位要高得多了。

六学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隶国子监,置博士以教生徒。二馆指弘文馆、崇文馆。

唐代的学校教育分为官学和私学两个系统,而以官学为主。

中央官学主要是“六学二馆”,是***的最高学府。

二馆中弘文馆隶门下省、崇文馆隶东宫,各置学士以教生徒。中央官学主要收官员子弟、皇亲国戚子孙及外国留学生,庶族平民子弟仅占少数。

校园在古代的雅称?

雅称是“校”,是古代中国大学的名称。根据《周礼》的记载,校是一种学校,主要教授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培养士人和官员。在古代,校大都设立在宫廷和府第中,只有富贵人家的子弟才能接受教育,因此校也被称为“家学”。

在唐代,校被设立在全国各地,成为普及教育的主要场所。到了宋代,校逐渐演变成为官学,专门培养官员和文人。明清时期,校逐渐衰落,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校一直被视为教育的象征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代儿童教育机构的特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代儿童教育机构的特点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