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课程要点总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课程要点总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儿童心理学顾名思义,它研究的是儿童期的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这个时期的心理年龄特征。
但有一点和我们平时理解不大一样,儿童期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当然它还可以细分为更小的阶段,比如常用的婴幼儿期(出生到2岁)、儿童早期(2岁到6岁)、儿童中期(6岁到11岁)和青少年期(11岁到20岁)。
扩展资料:
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的态度应是实事求是的,在教育领域的研究中,要按照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加以揭示,不能凭主观臆想作结论,这样才能揭示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规律和机制。
2、系统性原则是指用系统的观点来考察心理现象。人的心理规律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是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心理现象时要考虑的是整体性,注重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教育心理研究的过程中,从选题到具体的研究过程,要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这样可以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提高研究的效率和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在制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时,需要考虑幼儿心理的衡量标准、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环境的变化,同时也需要考虑预防幼儿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
幼儿心理学带来的收获:
二)在共同的探讨过程中,幼师班学生的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逐渐加强
三)教学相长,师生互动作用明显增强
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应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让师范学校的教师也成为幼师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之前(0~6岁)这段时期的儿童。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入学前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广义的学前期,指人从出生到进入小学之前(0~6岁)这段时期。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但其过程都是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和顺序大致相同; 2、相同年龄儿童的心理,一般具有大致相似的特征; 3、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受遗传、教育、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规律的。
这一切说明,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这些规律包括:
①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本身的规律;
②制约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作用的规律。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
1. 爱心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基本内容
4、 帮助幼儿学习社会交往技能
5、 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6、 智力开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课程要点总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课程要点总结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65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