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3-6岁儿童家庭教育人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3-6岁儿童家庭教育人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谢谢邀请。
对孩子的管教、尤其对三岁孩子的管教,我不是专家,说不好,说的也可能与专家讲的不符(笑)。
三岁的孩子,家长的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管教。家长言语粗俗,孩子就可能骂人的话张口而出;家长吃饭时举止不雅,孩子就可能爬上餐桌去抓……所以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嘛(笑)。年轻的父母们一定要注意自已的一言一行,好像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可潜移黙化之中可能比专门教的都学的快。幼儿园老师就说过,有小朋友在幼儿园抱着女孩就亲,老师批评他,他说我爸就这么做的(笑)!
我认为,对孩子尤其要注重性格的养成,千万别培养出小皇帝来。看到有的孩子稍不如意就撒泼打滚、甚至对长辈施以暴力。我就想:这样的孩子到大还得了?看到13岁孩子杀父母的消息,我又想:如果不是从小太纵容、太骄惯,能出现这种恶果吗?孩子真出现这种倾向时,一定不能惯,该惩戒就要惩戒。
最后我想说,要想孩子成长得好,并不是着意要管教,想当年我们小时,爸妈哪有时间管你?也很少有人上幼儿园。几个小伙伴在家院里挖土玩沙,甚至尿尿和泥,一会儿打得哇哇直哭、一会又抱在一起亲个不够。可长大以后,多身体既壮,性格又合群,而且还不怕苦。所以温室里是养不成千里马的!
我有一对儿孩子,双胞胎,哥哥跟着我妈,妹妹跟着我们。也许是重男轻女的原因吧,我妈相对于妹妹来说更喜欢哥哥。所以在管教孩子问题上我妈就是纵容哥哥。对妹妹就差好多。同样两个孩子哭,我妈肯定是埋怨妹妹。在这个基础上哥哥就养成嚣张跋扈的性格。而妹妹更多的是有些事就让着哥哥。但是在大的原则上妹妹还是有主见的。比如这个东西是我的,你抢我就揍你。跟我妈也讨论过这类事,想把俩孩子交换着带,最少不至于有一个大人临时有事不在家,娃醒了就找一个人。我妈不肯。今天中午,在家吃饭,我打了一瓶啤酒,孩子拿着筷子非要蘸一下,我说不许弄,儿子就哭啊哭,不依不饶的哭,我最终也没妥协,我妈跟我翻脸了,指着鼻子问我,你就得叫他哭是吗?你从小我也没这么管过你啊?我总觉得我妈在这类问题上有点转不过来,我苦口婆心的说了半天,我说不是蘸不蘸啤酒的事,是大人只要有一点不顺从他,他就一哭二闹,以后孩子就废了,我妈还很生气,哎,真无语了。相反闺女就没有这类事,用我们老家话说,比较活泛,不依我就拉倒,我也不生气。
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不要主动开电视,多陪孩子做游戏,多带孩子出去玩。
孩子会向家长学习。
孩子需要家长做个好榜样。不要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感谢邀请!对于如何正确管教孩子,我们一起分享,一起进步。我是“甲骨游学”栏目的编辑。
我们来了解一下孩子大脑发育的状况。在人的额头部分,即大脑的“额叶”,负责抑制感情冲动,克制冒险决策和行动。孩子在2岁时,大脑“额叶”发育不成熟,他们常常冲动,也就是说,他们想做什么就要做什么,好像“脱缰野马”一样。大约3~4岁时,大脑“额叶”进一步发展,但要到20岁左右才发育成熟。在孩子成熟前,父母不得不“借给”孩子一个大脑,帮助他们决策,给他们设置安全界线,不断地提醒,制定并监督计划。从这个角度看,父母教养孩子是长期工作,不是一次教导完毕,孩子就理所当然地明白了。孩子需要大人不断地提醒、督责。
2、管教孩子的必要性
我们常用“园丁”的比喻,来形容父母教导的角色,这是非常恰当的。从脑神经科学解释,负责处理贮藏和传递信息的神经细胞叫“神经元”。它有很多“突触”,负责与外界交流信息。孩子在2~3岁时,神经元的突触,会超过他们成年时的数量。只有当孩子经历后,使用过的“突触”会保留下来,而没有使用的,就被“修剪”了。因此,父母对孩子教导的过程,也是帮助塑造孩子大脑的过程。给孩子读书、拥抱孩子以及带孩子一起玩,都是非常必要的***,帮助孩子大脑发育。
3、疏于管教的害处
如果父母很少给孩子设定界限,制定规则,或告知行为结果。虽然父母给予较高的感情支持,但在此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处理不好与同伴的关系。由于他们不清楚权柄的界限,日后在社会上,也常常面临人际关系方面的挑战。
另一个极端就是溺爱孩子。父母会满足孩子每一个无理取闹的要求。父母感觉顺着孩子的意愿比违背孩子的意愿更轻松。调查显示,这样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是有害的。比如,男孩子在这样家庭环境下长大,他们更倾向于“享乐文化”,易陷入“帮派”中,或染上毒品,成为“瘾君子”。
4、正确管教的模式
父母对孩子有明确的目标,设立清楚的界限,并期待孩子有合理、成熟的表现。同时,父母给予孩子很多温暖,倾听孩子并给予及时的支持。父母常告诫孩子遵守规定的结果,并给他们自由去做选择。父母惩罚孩子比较少,更多是给予支持和指导。
5、正确管教孩子带来的结果
在上述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通常有较高的学术成就和稳定的情感发展。特别是在孩子的青春期,“拉帮结伙”对他们的诱惑不大。甚至对于罪恶的引诱,他们常有力量去拒绝,而不是为了证明在同伴眼中的价值而去妥协。
最后,祝福天下父母!
敬请关注:甲骨游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3-6岁儿童家庭教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3-6岁儿童家庭教育人物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65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