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神经元儿童心理学-神经元儿童心理学研究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神经元儿童心理学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神经元儿童心理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儿童心理学中什么是髓鞘化?
  2. 6-12岁儿童心理学书籍推荐?
  3. “镜像神经元”是不是一种伪科学理论?

儿童心理学什么是髓鞘化?

大脑中的神经元(占大脑10%)靠着大脑中大量的胶质细胞(占大脑90%)来协助处理信息,而过程中靠着突触的连接来完成信息的传递,突触的产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突触的连接能形成网状组织,某部分的脑功能即能产生或被强化。

髓鞘,则是包裹在神经细胞轴突外面的一层膜,即髓鞘由施旺细胞和髓鞘细胞膜组成;其作用是起绝缘作用,防止神经电冲动从神经元轴突传递至另一神经元轴突。这种神经元轴突的伸长、联结和包覆绝缘体的整个过程就叫作髓鞘化。

神经元儿童心理学-神经元儿童心理学研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6-12岁儿童心理书籍推荐

以下几本心理学书籍比较适合6-12岁儿童阅读

1.《大脑爱学习》,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出发,为孩子详细介绍了大脑中的神经元,以及他们如何工作的,让孩子更加了解大脑的工作流程,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和发现问题。

2.《情绪来帮忙》,用拟人化的叙述方式,为孩子呈现他们心中的悲伤、愤怒、快累和恐惧等抽象的心理活动和内心矛盾,更容易让孩子理解。

神经元儿童心理学-神经元儿童心理学研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认识我自己》,通过对当前小学生最常见的学习问题、情绪管理自我认知社交问题四个方面的描述,***取“直面问题——产生共鸣——转换视角——提供方法”这四个步骤,来帮助孩子解决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烦恼,从而帮助孩子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并实现自我成长。

镜像神经元”是不是一种伪科学理论

应该不算吧。。。

首先声明,不是混科研,只是凑巧最近看了意大利记者访问“镜像神经元”发现者贾科莫·里佐拉蒂的书,强答一下吧,供君参考吧。

神经元儿童心理学-神经元儿童心理学研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科学家贾科莫·里佐拉蒂,是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的神经生理学家。他的研究小组发现了猕猴额叶和顶叶皮质的镜像神经元,并就该主题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一直有媒体预测他能凭借该项研究拿到诺贝尔医学奖。

引用题主的图片解释一下

一直以来,人类最大的谜团始终是我们自己。从“创造论”到“二元论”,再到“进化论”,在了解自己的漫漫长道路上,我们上下求索。进入现代科学,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让我们把关注点转向了神经系统,科学家们试图了解,大脑中的神经元是如何处理信息并做出反馈的。里佐拉蒂的团队实验时发现,当猴子抓取一个物体时一个神经元会被激活,与此同时,当猴子看见实验员抓取一个物体时,那个神经元同样会被激活。这些位于大脑前运动区和布洛卡区的神经元局被称为“镜像神经元”,她是我们产生“共情”并建立人际关系的生理基础。有了镜像神经元我们就能通过模仿进行高效学习,并且因为能够阅读、理解他人的行为,所以我们能够构建成社会群体,拥有远超其他物种的思维和行动能力

所以,当我们表示“感同身受”的时候,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在里佐拉蒂发现了镜像机制后,他的研究方向继续朝着探究人体神经元活性、自闭症以及生命力形态三个方向前进。镜像神经细胞的减少或者激活能力下降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病症和神经缺陷,比如自闭症。有一些孩子表现出对他人行为的不理解,通常因为这些孩子脑袋中负责解释相关行为的神经回路出现了问题。里佐拉蒂发现虽然自闭症的发病基础是有遗传性的,但是早起的发现和干预还是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或改善的。孩子生命中的第一年是“关键期”,如果大人能够在此时给予正确的交流和情感***,那么即使因为遗传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也可以得到改变和促进。所以说,发现了“镜像神经元”这一“共情”的生物学机制,科学家们在研究癫痫、自闭症、自恋症时,能得以更为准确的进行实验、分析并提出更好解决方案

最后报备一下我看的这本书,叫做《我看见的你就是我自己》。

学术界中的众学者、研究员对镜像神经元的功能各持己见,提出了众多不同的***说。其中有一个理论是这么说的,相较之下,灵长类动物有着相当强大的学习和社交能力。幼年灵长类能够通过观察群体中的其他个体的行为表现来进行模仿并学会许多动作,如肢体语言交流和寻获食物等。在镜像神经元的帮助下,这种感知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大大加强。正因为运动中枢皮层中存在着大量的镜像神经元,所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人很多。另一项理论则认为,镜像神经元既能被个体用于观察他人,同时又能帮助个体进行自我审视,后者涉及到了同理心、道德抉择等方面的认知功能。

涉及“感他人所感,想他人所想”的这一镜像神经元认知功能吸引了大量研究自闭症患者和反社会罪犯等特殊群体的学者的[_a***_],他们的关注点落在了这些特殊群体的镜像系统上。在一个针对***性人格障碍患者的实验中,研究人员给这类患者展示一段针扎手背的视频。观看这类***的普通人,他们负责疼痛感部分的镜像系统会受到***并被激活;然而,到了有着人格障碍的患者身上,他们大脑中镜像系统的活动明显要比普通人低。在对后者进行 PPI 人格测试后,研究人员们就发现,“冷血指数”这一栏的得分与测试者的镜像系统的抑制程度成正比,得分越高的人,他们对镜像系统的抑制程度就越大。

此外,镜像系统也与个体的道德观也存在着某些联系。或许你听曾听说过这么个十分有名的“电车难题”道德问题:有一辆无人驾驶电车完全失控,它在轨道上高速前进。在前面的轨道上绑着五名无辜的人。毫无疑问,电车继续前行会将这五人全部压死。现在,你就在轨道的一旁站着,而你手中刚好就握着那个可以拯救这些人的拉杆。把这个拉杆拉下就能改变电车行进的方向,不过这样电车就会开往另一条同样也绑有一个人的轨道。面对这样的情况你怎么做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神经元儿童心理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神经元儿童心理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