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阿德勒儿童心理学的观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阿德勒儿童心理学的观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认为人是天生的社会动物,人的行为乃受社会驱力所推动,而社会兴趣是人格形成的要素,使心理学者注意到社会因素的重要性,并促进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2、最早提出“创造性自我”的观念。
3、强调人格的独特性、统整性:一个人所做的一举一动代表着他自己特有的生活格式。
4、认为意识是人格的中心:人是一个自我意识的个体,他能充分了解自我实现的意义,从而计划并指引个人的行为。
6、阿德勒转变了弗氏人格发展的重点,将重点放在社会的需要与社会文化的影响上。
7、创设了人本主义的人性理论:人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不必受命运支配。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心理学派,被称为个体心理学,是一种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阿德勒强调个体在社会背景中的独特性和主观体验的重要性。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生活方式”,由他们早期的经历和当前的生活目标塑造,这些目标主要以获取优越感和归属感为动机。阿德勒心理学关注个体的潜力和主动性,旨在帮助人们克服自卑感和追求个人成长。
阿德勒(Adler A.)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后从事***学,因写过赞同弗洛伊德观点的论文而被邀加入精神分析学会,成为弗洛伊德最早的同事之一。但他对人格心理的看法与弗洛伊德大相径庭,不久便与弗洛伊德分离,自己创立了"个人心理学",阿德勒的理论强调人的积极品质和社会动机在个人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阿德勒认为,人格是在战胜自卑和追求优越过程中形成发展的。人天生自卑,因为其生下来是弱小、无力的,完全依赖成人,由此产生自卑。但是,正是自卑促使人们去努力克服自卑,追求成功,成为人格发展的动力。但是,若被自卑所压倒,则产生自卑情绪,导致神经症人格,抑郁、悲观、消沉。人类还有追求优越与完美的倾向。每个人都有相同的追求优越的最终目标。追求优越也是双重性的,适度追求,促进个人发展,对社会有益。过分追求,走极端,则产生优越情绪,自我中心、自负、忽视别人和社会习俗、缺乏社会兴趣。个体如何追求优越,取决于自己独特的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由此会发展出不同的行为特征和习惯,即所谓的生活风格。生活风格的发展和自卑感有密切关系。如果一个儿童有某种生理缺陷或主观上的自卑感,那他的生活风格将倾向于补偿或过度补偿那种缺陷或自卑感。例如,身体瘦弱的儿童可能会有强烈的愿望去增强体质,因而锻练身体、跑步、举重,这些愿望和行为便成为他生活风格的一部分。生活风格决定了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形成了我们的行为模式。
阿德勒心理学三大理论分别是:目的论、课题分离、共同体感觉。阿德勒的理论强调人的积极品质和社会动机在个人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人格是在战胜自卑和追求优越过程中形成发展的。
阿德勒心理学三大理论如下
1.目的论:目的论和心理创伤相关联。每个人都多少有点心理创伤。在阿德勒看来,心理创伤只是一个借口,每个人当下的行为,由每个人当下的目的决定,这个目的可能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面。
2.课题分离:课题分离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关键理论。在阿德勒看来,人所有的困扰都来自人际关系。例如嫉妒以及自卑,还有逃避等,都来自人和人的比较。
3.共同体感觉: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群体里,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阿德勒儿童心理学的观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阿德勒儿童心理学的观点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66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