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儿童心理学成长规律-儿童心理学成长规律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成长规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成长规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儿童发展的分化是什么?
  2. 心理健康成长目标?
  3. 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让自己的心理健康成长?

儿童发展的分化是什么

儿童从出生可以分化为以下几个阶段(1)婴儿期:从出生到12个月末的这一年龄阶段。是儿童出生后的最初阶段。  

(2)幼儿期:儿童从1~3周岁末的这个时期称为幼儿期。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发育都是非常迅速。 

儿童心理学成长规律-儿童心理学成长规律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学龄前期:儿童从3周岁到6~7周岁这一年龄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属于儿童启蒙教育

(4)学龄期:儿童从6~7周岁到15周岁这一年龄阶段,教育心理学中又把此期开始的6~7周岁至12~13周岁称为学龄初期,孩子主要学习为主。

心理健康成长目标

心里健康的成长目标,阳光心态,不卑不吭,对生活态度认真。

儿童心理学成长规律-儿童心理学成长规律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现在的人很多都会有心里压力,这种压力会导致人心里有不健康的行为,健康的心理成长目标变得很重要,需要时间的去改变,需要有阳光的心态,不卑不亢的话语,对待生活认真的态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

儿童心理学成长规律-儿童心理学成长规律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初级目标—防治心理疾病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这是它的特色,也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基础。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变革的社会背景之下,又正当人生发展的过渡时期,当他们面临的冲突过大,...

2.

中级目标—完善心理调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级目标是指导学生深化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了解,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优化心理素质,...

3.

最终目标—促进心理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健全个体,适应社会,...

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让自己的心理健康成长?

1.在学业上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过度比较,要学会分享学习的乐趣;

2.多参加课外活动,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3.规律作息,多吃健康食物,保持正确的饮食习惯

4.多参加体育活动,增强自己的体能,锻炼自己的身体健康;

5.注意情绪管理,定期放松身心,多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

1、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的行为规范,即习惯化了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心理与健康的身体密不可分。对大学生而言,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一是合理作息,起居有常,早睡早起,充足睡眠;二是平衡膳食,坚持吃早餐;体重保持正常水平;三是科学用脑,实行时间管理,提高学习效率;劳逸结合,有张有弛,避免用脑过度;四是积极休闲,选择文明高雅的休闲***方式,娱悦身心;五是适量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吸烟,不喝酒。大学生不文明的生活方式有网络沉溺、暴饮暴食、节食瘦身、晚睡晚起,饮食不规律、不从事体育运动、抽烟酗酒、做危险动作等。

2、培养和完善人格。人格的健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当正确评价客观事物,正确对待自己与他人;善于管理情绪,情绪反应适度正常,体验正常的情绪情感,主动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学校生活。

3、投身社会实践,扩大人际交往,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大学生应当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通过群体交往活动,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验友谊与沟通快乐,开阔视野,并寻找广泛的社会支持。当面临挫折与压力时,广泛宽厚的社会支持会帮助大学生走出沼泽地,走向开满鲜花的岁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成长规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成长规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