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里的德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里的德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大道德发展心理学法则都是基于埃里克森,皮亚杰和科尔伯格三位的道德发展心理学法则研究中的相似点:
相似点一:从这三种德育的主体来看,都是以“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都强调在进行“儿童的早期”德育的重要性。虽然当前社会我们提出了教育终身化的理念,但是出于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的特点,德育应该要抓住关键期,即儿童的早期生活,在这个阶段,儿童经验、经历缺乏,对儿童进行德育,形成先入为主的效应,相对于儿童后期进行德育,必须要“拔草”后“播种”的困难,在儿童的早期进行德育更具有优势。 通过这种主次之分的方式,让我们明白德育的重要性。
相似点二:三种德育理论都是以儿童的心理发展为基础的,强调对人格的塑造,现代教育认为德育的作用就是将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化给个人,这是强调“塑造什么样的人”。
相似点三:三种德育理论都强调外界对人的作用,埃里克森的“重要他人”更强调社会对人的影响;科尔伯格和皮亚杰认为儿童就是一个从“自我中心”向“社会”融合的过程,在此期间,外界的人、道德、法律等都对人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有:
(1)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
(2)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
(3)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这是按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的,因而能更加有效地影响学生品德的最终形成。
德育社会观察模式是班杜拉提出的,他提出社会模仿模式(强调观察行为)主要强调榜样示范法。主要主张:需要通过观察他人在相同环境中的行为,从他人行为获得强化的观察中进行体验学习,所以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德育方法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原则:德育方法基于***道德原则,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心理学理论:德育方法结合心理学理论,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用适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
3.社会文化背景:德育方法考虑社会文化背景,尊重学生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4.教育实践经验:德育方法基于教育实践经验,通过教师的实际操作和总结,不断改进和完善德育教育方法。综上所述,德育方法的依据是***道德原则、心理学理论、社会文化背景和教育实践经验。
道德发展六阶段是由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提出的。当美国著名教师雷夫一直在困惑如何管理班级,让学生自发遵守规则的时候,道德发展六阶段给了他极大的理论基础。雷夫老师认为,与孩子的信任关系,是班级建设的地基,那么道德发展六阶段就是引导学生学业进步人格成长的基础建材。
道德发展六阶段分成一下部分:
(1)、服从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
(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3)、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6)、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里的德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里的德育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67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