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儿童的尊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儿童的尊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叫家女、女儿、息女、闺女、囡女、宝贝、丫头。亲属关系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关系,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存在的,而作为标记亲属关系的亲属称呼谓也相应地存在于任何一种语言中。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犬女”,意思是古时谦称自己年幼涉世不深的女儿。“息女”,古时在别人面前称自己的女儿,是家庭中的成员。这一称谓属于古代汉语的范畴,即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
未嫁人的女儿,山西陕西,家慈,嫁女,令媛儿子,花甲,男孩儿子,称呼别人的女儿为令嫒,有很多,男子三十岁称为,豆蔻,女儿,五十岁为。少君、称对方的母亲、娇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女、尊称、小儿。令尊母亲,古代亦称女,女子。夫君可参考,
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古代对自己女儿的称呼有很多,当面称呼时没有讲究可以称呼闺名,小名,乳名女儿,闺女,孩子,丫头,家女,宝贝,都可以。
对别人称自己女儿用谦称,如犬女,,小女,息女等。
对别人称对方的女儿,用尊称,如令爱,令媛,闺媛,令千金,女公子等。
《汉书.儒林传》说:“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校、庠、序,就是夏商周时期学校的名称。
设在王都和诸侯国都城的学校,称国学。国学是大贵族子弟的学校。国学里又分大学、小学。周王的大学称“辟雍”,诸侯的大学称“泮宫”。按规定,太子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公卿大夫等贵族子弟十三岁入小学,二十岁入大学。
各地还设有“乡学”,是一般贵族子弟的学校。
古代第一个男孩叫嫡长子,或者庶长子,第二女孩叫嫡长女或者庶长女。在古代官宦世家如果正妻嫡一个生的是男孩子就叫做嫡长子,如果第二胎是女孩子就叫嫡长女。
如果是姨娘生的第一男孩那么就叫庶长子,如果姨娘第二胎是个女儿就叫庶长女。因为在古代嫡庶尊卑很严重,只有正妻生的孩子才是嫡子或者嫡女,姨娘不是,在古代姨娘是小妾,生的孩子只可以是庶出。
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儿童的尊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儿童的尊称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67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