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家庭方面 > 正文

外国人家庭教育儿童观研究-外国人家庭教育儿童观研究综述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外国人家庭教育儿童观研究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外国人家庭育儿童观研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区别?
  2. 外国的家长也会注重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中文吗?

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区别?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目的、教育态度,以及对孩子人格认知上,完全不同

美国属于***教文化,即使是彼此对立的黑人白人、或欧洲裔与墨西哥裔,在文化认识上都是基础相同的。

外国人家庭教育儿童观研究-外国人家庭教育儿童观研究综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他们认为孩子是上帝的礼物(宗教式认知),或者说是社会人类整体的未来(科学认知),每对父母自己的孩子只有未成年时的教育抚养权,但没有所有权,更没有靠孩子牟利(包括养老尽孝)的权利。

所以父母的教育目的,在于孩子如何能在成人前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在成人后如何能获得人生快乐,而且他们最怕自己的孩子长大后缺乏独立人格而容易被人欺骗、操纵和利用。

所以,美国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地位相对更平等,孩子的意愿更容易在教育过程中被尊重

外国人家庭教育儿童观研究-外国人家庭教育儿童观研究综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中国的教育方面,无论家长还是父母,都把孩子当成自己/国家的私有财产,养育孩子的目的虽然正在从“养儿防老”或“培养制度接班人”开始转化,但并未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比如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所以,中国的青少年教育更产业化、规模化、模式化,追求产出率(如升学率),追求个人可对比指标(如985毕业、如就业岗位差异),而忽视个体特性和需求,更漠视成人后的人格健康和创作自我生活能力(如佛系青年的出现)。

外国人家庭教育儿童观研究-外国人家庭教育儿童观研究综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两项比较,中国式教育的出产效率更高,产品质量稳定,但教育产品的后续维护、再造难度很大,属于圈养模式的最优解决方案

中国的科举考试历史悠久,当前中国人对教育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科举思想影响,就是教育和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考上一个好大学,得到一份好工作,这样就可以过上一个不错的人生。如果说与过去考上功名作类比,就是上大学可以改变命运。

在家长、教师这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影响下,体现出的优势是学生大多具有升学的进取心,基础知识普遍较扎实,但是无形中给孩子太多压力,创造性不足,对人生和社会思考不够。因此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并不把入学当做一个人生新的开始。

美国的教育,孩子从幼小高中阶段,首先重视公民教育和人文教育,崇尚宽松自由,注重个性发展,普通阶层也并不期望孩子一定要上大学。但是美国并不缺学霸,那是真正在这方面有天赋的那一部分人,他们遵循了内心兴趣。美国精英阶层子女的教育远非满足于学一种专业技能去谋生,他们学的往往是看起来并不怎么实用的人文历史等专业。

美国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都成为政治家、企业家或律师、医生,大多在各种领域从事着五花八门的不太起眼的工作,这又涉及到了教育理念中所谓成功的标准的认识差异问题。

美国的顶尖大学普遍强调通才教育(即纽曼式教育),就是前两三年不分专业,注重跨学科教育,跨界学习,有的甚至要到研究生阶段才确定专业。本科即使确定专业后如果不喜欢调换也比较容易,很多学生不止修一个专业。当然如果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中断学业或退学也不足为怪。

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非常注重终身教育,成人高中、在线***等教育系统发达,很多人工作过几年再去上高中、读大学的情况很普遍。在加拿大,我曾经看到一个成年男性提着一个装着婴儿的摇篮出现在高中课堂的情景,而大家也都觉得很正常。

中美的国情和历史文化差异较大,不可生搬硬套,只可融和借鉴。总之,教育是一辈子的事,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奉行终身教育应是我们的目标。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人的教育理念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首先呢,中国人和美国人群体太大,有不同阶级,不同地区。仅仅看中国国内,我们都可以看到巨大的城乡差别;看美国,也有很多族裔的差别。

其次,总体来看中国和美国靠谱的家庭都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条件,上更好的学校

如果一定要说差别,美国孩子从小就被给予了更多的选择权利。我去美国的幼儿园做过几次志愿者,他们无论大小事,几乎都是让孩子自己做主。比如,分东西吃的时候,中国的做法往往是每人一个。而美国的做法是问你要[_a***_],要多少。孩子吃多少,吃不吃都是自己决定。

另外一点差别就是,美国教育从小更注重孩子体育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他们学校录取的指挥棒不仅仅是卷面的成绩,还包括体育、乐器、社交、社会服务等。

最后,无论在哪里,中国也好,美国也好,有钱都会有更好的教育。因为有钱才能够有更多的投入,而投入就是教育最重要的因素

谢谢邀请。对于美的教育我没有认识,没有发言权,只是印象中美国的教育方式,对创造力培养,帮助大;对于中国,认识深刻,中国注重教育,主要是灌输教育,对于学科的基础教育帮助很大,而对于创造力开发,则起到了压制作用。希望能中西结合,发挥各自长处,大大提高教育质量。

外国的家长也会注重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中文吗?

事实上,我所知道的美国人,除了华人之外,学中文的热情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高。中文学校很少看见学中文的非华裔。

中文在美国的高中算是三大外语之一,另外两个是西班牙语和法语。中文有专门的AP考试,如果考过,大学可以免修外语。华裔子女都会参加这门考试,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的中文很好,感觉应该是小学的水平吧。

中文之所以很难推广,主要原因是很难。中文的文字和读音是完全不同的体系,而且和英语就是更加不同。老外学起来非常的费劲,尤其是写字和认字,他们找不到任何与他们语言相似的规律,完全考记忆,真的很为难他们。

我在的这个城市一般的公共场合有两张语言,英语和西班牙语,没有中文,但是洛杉矶和西雅图的机场都提供中文服务。

祖国越强大,希望我们中文的影响力也越大吧。

非常感谢被邀请来回答这个很多家长都感兴趣的问题。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不断深入,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受到了重视,随之对中文的学习也成为全球追棒的热门外语学习,学习中文的大潮带动了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家长阶段性“移民”至中国学习中文,在国外本土,也因许多原因并没有形成趋势,就美国而言,社会及家长对孩子教育中掌握第二种语言更多是做为生活技能的陪养来完成的,选修课程也比较多,选择空间大,自然态度比较理智,不象国内将英文当做必修课来完成的……

在美国本土,各地学习中文的需求也有差异,在我这里除了自学以外,学习中文主要有三种途径:

第一种最常见的是由民间团体或个人开办中学学校,一周一次学习,收费不高,学习内容相对全面但不深入。

第二种是一对一请私教,属有偿服务,费用相对高,学习目的明确。

第三种是公共***,是公立学校提供的免费学习机会,这里当地在十年前,就有些学校在初中或高中中开办了专门的中文选课,更值得一提的是从去年起,我们学区开办了第一班中英双语教学,上午是系统中文学习,下午是传统英文学习,招生对象从学前班开始,由于***少,也出现了“相对”竞争机会,在选择生源比例上为10比2,意思是十个学生只有二个是华裔家庭的孩子,这样做是为了让没有语言学习环境的外裔孩子有更多的学习机会……

在社会发展快速的今天,美国更多父母开始注重培养子女的多语技能,希望孩子能在这个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里占尽优势,当然一日千里的中国,更是有远见的精英家庭所重视的方向,学习中文无疑是在给孩子一个重要的就业选择保障,而华裔也不会放弃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学习中文势在必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外国人家庭教育儿童观研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外国人家庭教育儿童观研究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