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庭教育与小学儿童心理的关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家庭教育与小学儿童心理的关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生物学因素。
包括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 2、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的自然结构、经济状况、家庭教育等因素; 3、社会文化因素。包括传统文化跟现实文化因素; 4、学校教育因素。包括学校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校风、教师、同伴交往等因素。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一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换句话说,它是人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再到老年的心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学生正值青春期,而学生家长大都年龄在35-45周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家长大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事业稳定,有固定的收入,经历过事业的成功与失败,不太愿意去冒险创新和创业。
2.阅历丰富,有很强的辨别力,走过一些弯路,不想孩子重蹈覆辙。
3.坚强自信,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想要什么,你认为给孩子的都是最好的。
4.心烦易怒,情绪不太稳定,容易因为琐事而爆发脾气,对孩子的控制欲较强。
如果把孩子与家长的状态说的形象一点,就是青春期遇上更年期,父母与子女的矛盾会在这一个期间集中爆发。
给家长的建议就是:管好孩子成长的方向,少管琐事,少唠叨,尊重孩子的意见建议,反思自己的管教方式,便控制为沟通引导,非原则性问题允许孩子“赢”。
简单的说就是:管住“三观”少管琐事,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中央电视台播出过三集纪录片《镜子》,每个孩子就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建议家长到网上去搜看。
沃土出壮苗,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但是不同的家庭教育各有长处和不足。尤其是对教师的尊重,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因为在孩子成长最关键的时期,主要是教师陪伴,亲其师信其道。
1-重视教育、尊重教师的家庭。如果父母受过良好的教育,孩子往往学习条件好,成绩好,目标明确三观正,信任老师。但是如果父母是所受教育程度高,也容易拔苗助长,或对孩子要求过高,导致孩子厌学、逆反,事与愿违。如果父母文化少但高度重视教育,一方面他们给孩子提供的教育***可能不够(主要是农村),但是他们对读到中学后的孩子~家中的秀才,秀才的老师,往往高度尊重和信任,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孩子往往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主见。
2-重视教育但骨子里轻视教师。举个例子,以前的乡镇***工作人员大部分来源是顶职、部队专业、招干,文化程度比中学老师低,但是社会地位、经济收入高于老师,他们骨子里是看不起老师的,言语之中难免流露出来,因此乡镇***大院的孩子,少有出息,甚至问题学生较多。在城市里,主要是做生意赚钱多,或垄断行业待遇高的人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可见,教师经济地位卑微,对教育的影响是很大的。
3-重视读书也重视做人的家庭教育,让孩子走的更好更远。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和老师相处,属于情商范畴,需要家长去引导,更重要的是身教。[_a***_]勤勉厚道,有利于孩子长远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庭教育与小学儿童心理的关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庭教育与小学儿童心理的关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67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