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家庭方面 > 正文

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心得体会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孤独症儿童家教育心得体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单亲家庭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应该注意哪些关键点?
  2. 孩子有自闭症,想自学关于自闭症方面的知识,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3. 父母总是贬低孩子,是一种什么心理?怎样才能改变?

单亲家庭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应该注意哪些关键点?

现代社会中,随着离婚率的上升,离异家庭子女也不断增多,父母离异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变故,会对孩子的心理、学业、社会适应等各方面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1、教育方法不当:

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的单亲家庭的父亲或者母亲,觉得有愧于孩子,为了弥补离婚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对孩子过分溺爱,不管在生活学习上都对孩子百依百顺,过于宽松,即使有错也舍不得批评。这导致孩子缺乏正确的教育,导致他们任性妄为,没有责任感。

有的父母则恰恰相反,由于孩子没在自己身边,则对孩子漠不关心,导致孩子思想情感道德认知严重缺陷。有的则把孩子当作报复对方的筹码,不让对方探视孩子,使孩子失去另一方的关爱,使孩子产生怨恨。

有些父母则当把孩子当成生活的唯一目标,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样的急切心态会导致家长***取粗暴生硬的教育方式。家长强势地对待孩子,过多的控制和批评会让孩子出现情绪障碍,产生逆反心理,也会给孩子适成太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小欢喜》中英子因为父母离异,妈妈宋倩把全部希望放在她身上,英子的一切一直都被强势的妈妈控制和安排,英子不能有自己的喜好,不能报自己心仪的大学,长期处在这种重压之下的英子,患上了抑郁症,差点跳海***。

2、家庭关系不良:

有的家长离婚后,陷在自己的负面情绪中,经常在孩子面前埋怨、责备另一方家长,甚至争取孩子的抚养权只是为了报复对方,不让对方得到孩子。若是孩子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父亲或母亲对于孩子往往过于苛刻、动辄指责甚至打骂,不会顾及到孩子的痛苦,孩子长期处在父母离婚的阴影中,难以得到积极的成长动力,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社会舆论对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社会上有的人会带着有色眼镜负面地看待离异家庭,也会对孩子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

注意这样几个心理问题

1,避免仇恨心理

离异家庭。由一方带着子女生活。家长有意或无意的向子女诉说另一方的不是。有的是指责,有的是叨叨,有的是用最狠毒的语言谩骂离异的另一方。

建议最好不要这样。你们的矛盾不要过多的让孩子参与进来。就是你们终止了关系,他或者她,依然是孩子的亲生父亲或者母亲,应该让他热爱他的亲生父母。而不是让他去仇恨谁。

2,克服自卑心理

离开父亲或者母亲,孩子往往有自卑的心理,那么和孩子一起生活的,这位父亲或者母亲,应该帮助孩子从自卑中走出来。告诉他这没有什么,这不会影响他的生活。

3,父母不要有过多的补偿心理

有的家长觉得因为自己的婚姻,让孩子受到了影响,对不起孩子,所以就千方百计的去补偿孩子,孩子说什么是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弄得比一般家庭的孩子,还要任性。

这也是没必要的。婚姻发生变化,是没有办法的事儿,你还会继续抚养孩子,所以你不欠他的,不要有这种过度的补偿心理,这种心理也会导致你的孩子不能正常成长。

我是宁老师,一生做教育,现在与两个外孙朝夕相处,教育经验丰富,教育对象跨度大。欢迎您关注我

单亲家庭跟其他家庭一样,没啥太大的区别,但有一点,至关重要!就是角色的弥补。

你的孩子多大,男孩还是女孩?我们并不清楚,但看标签,知道您是妈妈,那么好,不管你是否打算再婚,你需要为孩子找到一个父亲的角色,我说的是角色,这个角色可以是亲生父亲,也可以是其他成年的长辈,当然,最好是亲生父亲。

那这个角色要用来干嘛?通俗点说,就是陪伴孩子长大,跟他聊天,跟他玩,跟他去体验这个世界。为什么需要这个父亲的角色:

1、人类是双系养育,自然界这么安排一定有它的道理,男人天生的那种特质,就决定了男人更偏向于探索,尝试,挑战...,而这些特质由男人传授给孩子是效率最好的,不是说妈妈就不行,而是父亲效果更显著。由爸爸培养长大的孩子,价值感更强!

2、性别角色,孩子从婴儿青春期,在心理层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自我同一性的构建,通俗点说就是搞清楚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受欢迎吗这几个问题。

现在社会环境里,很多婚姻双方可能因为很多原因不能继续在一起,单亲家庭的数量不断的增长。有些单亲家庭里的孩子可能表面上与其他还没什么不同,但因父母的分开,内心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面对家庭环境和状况的改变,孩子可能一时无法适应或无法接受父母离婚的事实,而引起孩子的不良心理反应,导致如缺乏安全感焦虑、抑郁、自卑等情绪心理问题产生。甚至会将父母离婚的原因归咎到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不听话、不优秀等导致父母离婚。

单亲家庭的家长,今后在孩子教育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与孩子解释父母今后不再一起生活的原因,让孩子理解认识并不是自己的原因而导致父母离婚;

2、让孩子了解到离婚是社会比较普遍的现象,社会上有很多单亲家庭成长的孩子,自己并不是个例,且父母只是不再一起生活了,但父母对“你”的爱是不变的,避免孩子产生自卑、孤僻的心理;

3、父母不要将对另一方的负面情绪灌输给孩子,有些父母在离异后,不管是哪一方抚养孩子,都会不断给孩子灌输另一方的“坏”,这对孩子的成长和今后人际关系、家庭关系都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4、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父母分开后,不只是大人需要一个缓冲期,孩子也需要一个适应的[_a***_],在这段时期,双方要积极关注孩子的是情绪和心理变化,不要让孩子产生被冷落、遗弃的感觉

5、不要过分迁就或溺爱孩子,有些父母在离异后,绝对对孩子有愧疚和亏欠感,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百依百顺,对孩子人格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欢迎转发、收藏或点击@找心理 进行关注,每天接受心理学,会让你变得更优秀。

谢谢邀请!作为单亲妈妈,我还真深有体会和感悟。作为单亲父母,我们要担的责任肯定比双亲家庭重,还真是既当爹又当妈。其实我更加想说的是,其实单亲家庭父母虽然是很辛苦,但没必要悲情。一对夫妻选择离婚,那一定是婚姻出了问题且不能继续在一起了才分开的,所以分开其实没必要悲伤,而是觉得是解放,这样你才能有好的心态来面对离异后的生活。只有父母心态好了,孩子才会觉得天空依然晴朗,孩子才能成长为阳光少年!丧偶的单亲家庭也应该如此,不要悲伤,向前看,阳光依然明媚。

我也知道,单亲家庭压力比较大,特别是经济压力,原来是两个人挣钱来支撑一个家庭,现在变成一个人扛了,累是在所难免。但累是累点,总好过待在将就的婚姻里强吧,起码不用整天为婚姻的不如意纠结烦恼。有句话说什么来着?累并快乐着,说的大概就是这种解脱后的身心状态吧。在此,也祝所有的单亲家庭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孩子有自闭症,想自学关于自闭症方面的知识,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你好,感谢邀请,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我们旨在为全球的自闭症儿童提供最准确、专业智能康复训练游戏素材,在游戏中提升孩子的认知、自理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我身边有很多的家长,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之后,她们都自学了很多自闭症特教方面的知识。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全国90%以上的特教机构都是由特殊儿童的家长创办的,可见,为了孩子,父母做了多少的奉献和牺牲,下面我谈一下我的观点吧。家长的学习主要分为以下三点:

机构培训

对待孩子的干预,一般都是机构和家长一起进行的,在美国,几乎所有的机构都会把关于家长的培训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现在很多的机构都是需要家长全程陪读的,孩子在机构训练的时候,其实家长也是需要学习和培训的,以便于在家巩固孩子各方面的课程和训练结果。

理论学习:

我们对孩子的干预,都是要随时随地进行的,所以,我们是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的,除了我们从书本上的阅读之外,也要多听听很多专家的课程,现在有很多的直播课程都是面对家长的。最近,也有很多的朋友希望我给他推荐一些自闭症方面的书籍,其实,不管选择怎样的书,我们要遵循几个原则,就是要看书本的作者信息,文章的出处,引用数据的权威性等的,这都是至关重要的。

社群心得分享

推荐几本书

从家长的心路历程,干预过程来阐述自闭症。

看完第一本就明白什么是自闭症,怎么干预的大方向,避免走弯路。这一本是针对家长进行一个专业的指导

有了前面的铺垫,再读一本这样的书,就不会对一些专业术语感到困惑了。

感统是个很有功能性的一个方向。在家就可以带着孩子做,但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也不行,不是单纯的运动或者玩就行了。

这是关于注意力的。

这本书以孩子为中心,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以孩子为本来教育孩子,孩子较容易接受。里面有很多不错的方法。

孩子是自闭症,相信家长们都恨不得自己什么都懂,这样就可以抓住一切的机会给孩子做干预训练了。

作为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我们首先需要学习一些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包括以下内容:自闭症的基本特征,成因以及表现;自闭症孩子的预后情况也要有大致的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是每一个做教育的人,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去了解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学习一些教育学的知识。

除了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学习一定的实操。目前虽然市面上延伸出了很多训练方法,但是针对自闭症最主要的训练方法还是ABA。因此家长要认真的学习ABA的相关知识,熟悉掌握DTT的操作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应用于日常生活,抓住一切时间给孩子做干预训练。

除了以上两方面,家长还需要掌握一些与自闭症孩子进行游戏互动的方法。建议可以学习一下PCI已经RDI,学会了这两种方法,就可以带孩子玩各种游戏了。相信在你的努力之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灵活,也会越来越活泼。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父母总是贬低孩子,是一种什么心理?怎样才能改变?

父母贬低孩子,其实是父母不能接受自己的一些不完美,他们无法承受自己做得不好以后导致的屈辱感,所以把自己不能接受的坏的部分,投射给孩子,事实上这样非常有可能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好。

还有一种可能,父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与自己沟通的方式传承了过来,他们没有学会直接的给予支持和鼓励,而是用贬低的方式,希望能激起孩子的斗志,虽然我觉得这样有点难。

如何改变,我不知道您说的是父母的角度还是孩子的角度。

如果是孩子,了解了父母为什么要贬低自己,就有可能给自己解绑,被贬低并非是自己不好,并非是自己不值得爱。

如果是父母,可能就要探索更深层的原因。

面对孩子的教育,永远要记住,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我们大多数家长总是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延伸,把自己未完成的理想,自己没去过的地方“传承”给孩子,希望孩子去完成自己未竞的事业。

带有这种心理,我们就会苛责孩子,总是认为他这里没做到,那里没做好,实际上我们的要求是以自己成年人的要求在判断孩子,而实际上孩子所做的只不过是他那个年龄段应该做的而已。

同时,我们现在特别推崇“正面管教”,这就说明,过去,我们太不喜欢把夸奖与赞扬挂在嘴边了,总认为不能多夸奖孩子,夸多了孩子就骄傲了,飘飘然了,尾巴翘到天上了,总是认为要经常打击,把挫折教育贯穿日常才能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有利。

贬低、讽刺、***——这种非“正面管教”的方法,实际上是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中埋下了自我否定的***!当你把那些 你认为的 孩子的优秀同龄者当做榜样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能成为榜样?问题究竟出在谁的身上?你用对方法了吗?

想要培养一个“榜样型孩子”,就要让孩子在日常中树立信心。

第一,要换一种沟通方式。请那些把贬低,讽刺的话删除掉,用一种理性的方式,具体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这样孩子才能够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欣然接受意见而不是与你抗衡。

第二,接受你的孩子。不要期待孩子会变成完美的天使,如果你自己都不能做到的事,又怎么能奢求小小的孩子去做到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