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延迟满足学前儿童心理学-延迟满足中幼儿的心理过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延迟满足学前儿童心理学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延迟满足学前儿童心理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延迟满足的利弊
  2. 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克制和等待呢?
  3. 对于未满足自己要求就大哭的孩子,父母该怎么办?
  4. 和孩子分床难?如何才能够完成“心理断乳”?

延迟满足的利弊

延迟满足能力是过一段时间再满足某个人要求的能力。其实就是自控能力如何?有人研究发现,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完成延迟满足实验孩子长大之后,他的自控力也比较强。

而它的弊端可能就在于过度的延迟,满足的人容易压抑自己的个性,而出现超我过度控制自我的情况,从而出现心理变形。

延迟满足学前儿童心理学-延迟满足中幼儿的心理过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克制和等待呢?

那就多让孩子练习延迟满足,生活中的练习很多很多,同时这样的练习对孩子的意志力也是很有用的,甚至对孩子成长后成材都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孩子想吃糖,那么请不要立刻给他,可以让他等到明天再吃,孩子想拥有任何东西,都不要立即让他得到,都可以有一些小小的时限之后再给,这样就可以慢慢的延长他等待的时间。

其实就是少一些让孩子得到即时的满足,同时延长孩子满足的时间长度,这样对于孩子而言长大后会更好的适应社会学习工作

延迟满足学前儿童心理学-延迟满足中幼儿的心理过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毕境,在学校的学习和社会的工作中,我们都很难能得到即时的满足,而当很多人无法忍受等待时,就会有很多任性的行为出现。

所以,孩子的教育中,适当的培养他的自我克制和等待是非常必要的。

很早以前听到一个故事,说的是妈妈和孩子说,这里有2个糖,如果你现在吃,那么你吃一个妈妈吃一个。如果回家吃,那么你可以吃2个。孩子想了想,还是回家吃吧。妈妈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学会了等待。

延迟满足学前儿童心理学-延迟满足中幼儿的心理过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然后我也拿同样的方法试验了一次,我女儿说现在吃。我问为什么,她说她想和爸爸一起分享,毫无疑问的翻车了。

相信很多妈妈听过这个案例,为何孩子没做做到呢?我觉得是信任。这个案例要做到等待和自我克制,首要任务是信任。

想想,如果孩子说我还是回去吃吧,这样我就可以吃两个吧。结果回家之后,妈妈说吃两个太多了,留一个明天吃,孩子还会有信任感吗?没有了,他只会学到下次先吃了就落实了。

我家对女儿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如果她答应的事情她都能做到,我们答应的事情也都能做到。那么接下来就好办了,当她要看书,我正好拿着手机在码字我会说一句:麻烦等一下。我女儿就会等待我做完,我也会尽快完成陪她看书,不会让她失望。遇到好吃的东西,我说留着等妈妈一起吃,她也能克制,因为她知道等妈妈回来了可以一起吃到。这些都是基于信任的前提!

您好,我是Lucia0到6baby,一名一线幼儿园老师,很高兴回答您这个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1.观察幼儿

观察他是在一件事情上是不能自制,不能等待,还是所有的事情!

2.0-3岁幼儿

因为,我具体不太清楚孩子是几岁,如果是0-3岁的幼儿,孩子本身的大脑身体协调,还没有完全衔接好,这个时候,其实,即便不断地提醒,孩子可能当时知道,过几分钟,也还是原来的样子!

谢谢诚邀回答这个问题,Vlog视频解密回答问题。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让孩子学会自律。

第二,培养孩子有规律生活,让孩子学会延时满足的习惯

第三,父母要与孩子多沟通,让孩子在心理上懂得处理事情时,这个事情的起因,后果和作用。

第四,父母要适当制定计划规矩表,约束孩子行为,让孩子学会按规矩处理事情。

***加载中...

对于未满足自己要求就大哭的孩子,父母该怎么办?

奉上我的头条文章,希望对您有帮助。

成长手记(86)幼儿篇·买水枪/延迟满足(D1310)

前日,与F去买田格本,ZZ同去。ZZ看中一把水枪,买下。F也想买,考虑到这款水枪质量一般,爸爸没有同意,但答应F会给他买一把更好的,次日即给F买了一把质量更好,也更大、更漂亮的水枪。

这样做是不想让F养成一种习惯,看到别人买,就一定要买,而且马上就买。让F知道不马上买并不意味着不买,而且不马上买的东西可能会更好,不买这个东西可能会得到其他更好的东西。

斯坦福大学的一位博士进行过有关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学经典实验,叫棉花糖实验。在这些实验中,小孩可以选择得到一份奖励(比如棉花糖,也可以是曲奇饼、巧克力等等),或者选择等待一段时间(通常为15分钟),得到相同的两份奖励。后续的研究发现那些能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小孩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如更好的SAT成绩、教育成就、身体质量指数,以及其他指标。

这一实验并不那么科学严谨,比如1.不立即拿棉花糖是否意味着自制力强,也许换了别的食物或玩具不同孩子的选择就会不一样。2.坚持忍耐下来的孩子是否完全因为自制力,也许有些孩子是天生的乖宝宝,自制力并非源自内心,而是因为更相信来自大人的权威。

棉花糖实验就是延迟满足,对于延迟满足,大人们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适度的克制,让延迟满足保持在有意义、并且这一意义能被宝贝理解和接受的程度和范围内。否则延迟满足可能在提高宝贝自制力的同时,造成宝贝的迎合、讨好某种权威,不自信,甚至不诚实。 不过,延迟满足被用来对付那些用“***”孩子来“要挟”大人的小商贩是个不错的方法。

和孩子分床难?如何才能够完成“心理断乳”?

说起孩子分床睡的话题,我想起演员马伊琍曾在微博发了篇长文,讲述了关于她对于“孩子是否应该和父母分床睡”的看法,她认为:育儿理念中关于从小训练孩子独立、延迟满足、挫折教育,现在看来都是胡扯。越是从婴儿时期就得到充分情感回应的孩子,长大才会有安全感才能真正独立。确实孩子的心理依赖是大人更应该多去考量的问题。

不过孩子单独睡也是有好处的。首先避免了安全隐患,因为有些家长睡眠沉,很容易将睡梦中的孩子捂在被子里,或是直接压在孩子弱小的身躯上,导致孩子呼吸困难最终丧命,这种惨痛的悲剧时有发生。除了安全隐患,长时间让孩子和父母同睡一张床,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恋母/父情结。而且独立睡还有利于心理的[_a***_]:让孩子更好地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之后再遇到困难或是挫折时,孩子会及时管理好情绪问题,以积极阳光的态度去面对。

所以我们只要找到方法,还是可以让孩子选择独立睡得,那如何才能完成心理断乳呢?首先年龄是第一个判断的依据,一般来说3-10岁是孩子和爸爸妈妈完成分床睡的年龄段,所以家长们可以在孩子满三岁时就开始尝试与孩子分床睡,但是在分床睡前,你需要考虑这两点:一个是家长的心理状态,一个是孩子的心理状态。心理是否可以接受分床这件事。如果都不可以,那不要勉强,否则这些压力会让孩子有抵触的心理。

如果两者状态都可以,首先要跟孩子说明分床睡的情况,然后给创造出孩子喜欢环境,例如孩子喜欢佩奇,可以装扮一些喜欢的贴纸,贴在墙上,达到安全感的建立。其次要逐渐培养孩子的仪式感,例如:洗漱+换睡衣+睡前故事+爸爸妈妈的晚安吻+关灯睡觉,既能让孩子对仪式产生期待,也能培养一种好习惯。刚开始孩子害怕的时候要陪在孩子身边一会儿,逐渐缩短时间,很多家长最怕孩子入睡后突然又跑到自己的房间,这时家长最好不要选择妥协让孩子睡在自己的旁边,应该尝试引导孩子,去孩子房间陪一陪他再离开。

家长对于分床睡这件事情真的不用急,只要端正心态,对于孩子来说,这只是时间的问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关注我们的头条“育儿天天聊”,参与我们的话题讨论,更多更好地资讯等着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延迟满足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延迟满足学前儿童心理学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