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学实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学实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1)--婴 儿 早 期 记 忆
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2)——自 我 概 念 形 成
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3)——儿 童 学 习 发 展
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4)——依 恋 类 型
10大儿童心理学实验(5)——婴 儿 的 社 会 行 为
儿童心理学实验法是指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研究儿童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可以控制实验条件,精确地测量和记录儿童的反应和表现,从而找出规律,推断原因,探究问题,为儿童心理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常见的儿童心理学实验方法包括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实验室实验法、田野调查法等。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提高我们对儿童的教育和帮助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做过一个很著名的实验~一双生子爬楼梯。在这个实验中,实验的对象是一对双生子,其中一个双生子从48周起每天进行10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周。到52周时,他才能熟练地爬上5级楼梯。在此期间,另一个双生子不进行爬梯训练,而是从53周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结果发现两周后,第二个双生子不用成人帮助就可以爬到楼梯顶端。
中国最早开创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陈鹤琴教授。在他之前,国内学者多只是翻译国外的儿童心理著作。而陈鹤琴于1919年留学回国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他的《儿童心理之研究》是中国第一部儿童心理学教科书。
他还用日记法对其子从出生到 三岁进行了长期的观察,这也是较早的有系统的儿童心理研究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儿童心理学取得很大进展。
50年代,在苏联儿童心理学的影响下,着重探讨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方向问题。
60年代,朱智贤编写的《儿童心理学》一书批判地吸取国内外研究成果,密切联系中国的实际,对中国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起了积极作用。
1、首先是视知觉上的文化差异。人们在观看相同的图片时会知觉到不同的东西,很大程度是受到所处文化的影响。
你第一眼看到的是鸭子还是兔子?网上的解释是女人看到兔子男人看到鸭子,另一种更靠谱的解释是,这取决于你所在的文化的阅读方向。如果你的阅读习惯是从左往右,就更容易第一眼看到鸭子,如果是从右往左(比如***人和台湾人),就容易看到兔子。嗯其实这些就是认知上的差异,也可以用文化差异来解释吧……
之前几个回答里提到的一个实验显示,东方人对背景变化更敏感,而西方人更关注前景中的主体。关于这一点也并不是绝对的。心理学家彭凯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调查美国空军和日本空军对于雷达上变化的反应差异,结果发现两国飞行员的反应速度并没有多少差别。也就是说,这种不同文化下的人对于背景和前景注意的差异是可以通过训练消除的~
此外,深度知觉和空间知觉也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
心理学家 William Hudson 找了两群小学生,一群是英国小学生,一群是来自赞比亚农村,没有受过西方文化教育的小孩子。给他们一堆小棍子和橡皮泥,让他们照着下图拼一个“模型”:
结果英国小学生拼出来的大多是一个立体的残缺正方体,而没受过西方教育的赞比亚小孩拼出来的是一个平面上的图形。
接下来他又找了一群赞比亚小学生,给他们看另一幅图三秒钟,然后让他们把这张图画出来:
嗯……『著名』又要跨文化研究中得到有趣结果的案例(其实就是不同结果),很难。
因为『著名』一般是一些很基础的心理学实验,既然是基础,一般都是全人类相同的。
我只能说一些,可能不那么著名,但是挺有趣的差别。
这个是我在餐桌上,听我们学校的罗劲教授说的。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
一波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去数钱,B组去数白纸。告诉他们:这是测试数数速度和手指灵活性。
然后两组人都去玩同一种游戏,难度一样都挺高的——这是为了让人产生挫败感。
最后两组人做一些心理测试,评定一下他们的心情。
结果,之前A组数钱的那组人,痛苦程度比B组人低。(两组人其实都没有得到金钱报酬)
罗劲老师说:『这个实验本来是在中国做的。后来,欧美科学家觉得有意思,打算重复这个实验。可是重复起来发现,实验结果不太一样。对欧美人来说,这个数钱能痛苦减低的效果强度,没有中国人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学实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学实验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68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