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时家庭教育之儿童心理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儿时家庭教育之儿童心理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儿童发展心理学(psychology of child development),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研究人类个体在儿童期(从出生到成熟)的心理发展,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儿童年龄阶段通常划分为:乳儿期(出生至 1 岁),婴儿期(1 岁~3 岁),幼儿期(三岁至六七岁),童年期(六七岁至十一二岁),少年期(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青年初期(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
奠基人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赖尔于 1882 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是率先用较为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心理的著作,是其诞生的标志。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T.Preyer)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每天进行系统观察,有时也进行一些实验性的观察,最后把这些观察记录整理成一部有名的著作《儿童心理》,于1882年出版。这本书被公认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包括三部分:儿童感知的发展,儿童意志(或动作)的发展,儿童理智(或言语)的发展。
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是普莱尔。
儿童心理学一般以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14~15岁)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为研究对象。在西方文献中,儿童心理学与“儿童发展”,以及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在意义和范围上基本相同。儿童心理学著作有按年龄阶段如新生儿期、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等排列的体系,这是大多数儿童心理学著作***取的体系;有按心理过程排列的体系,如感知觉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注意发展、语言发展等;也有将上述两种排列混合编制的体系。
分情况阅读,比如您作为父母想了解一些关于幼儿心理的书籍,可以看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儿童敏感期》,《爱和自由》;如果想从专业角度进一步学习,可以读比如林崇德教授的《发展心理学》。这些都还算比较简单的。注意一点,心理发展要从一生角度考虑
放松,对儿如己和对己如儿。
《卡普新生儿安抚法(0-1岁)》哈韦.卡普著,这本书流传很广的5S法出处,同时附录的“新手父母指南应对新生儿的10条生存法则”很赞;
《无条件养育》艾尔菲.科恩著。“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需要任何意义上的回报,它只是一个礼物,是所有孩子都应该得到的礼物。”
《第一次照顾新生儿:新手父母必备的综合育儿指南》温迪.格林著。属于育儿百科全书型,在育儿规则上更为人性化,包括对于父母本身。
《关键时期关键帮助》李跃儿著
《捕捉儿童敏感期》孙瑞雪著
《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2019年版)》西尔斯著。作者从事了40年的儿童护理工作,自己养育了8个孩子,育儿知识全面而详细。
推荐你看卢家楣教授团队做的系列丛书,有单独的一本是《婴幼儿心理十万个为什么》。
另外还有李子勋老师的《陪孩子长大》。
还有发展心理学的带头人陈鹤琴先生的《父母教育》。
《心理营养》是我们养育孩子拥有精神财富必备的指导书籍📚六大心理营养:1.无条件的接纳;2.生命的至重;3.安全感;4.肯定欣赏[_a***_]认可;5.选择的自由;6.学习、认知模范。
学龄前必备:《捕捉儿童敏感期》,《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儿童行为心理学》
小学阶段:《养育男孩》,《养育女孩》,《读懂孩子的心》,《让孩子成才的秘密》
全龄必备:《唤醒内在天才的秘密》,《找到天赋,让孩子遇到更好的自己》,《微教育》,《幸福从接纳开始》,《青少年品格必修课》,《正面管教》,《会爱才是真爱》,《吕爸爸的教育智慧》,《我的情绪我做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时家庭教育之儿童心理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时家庭教育之儿童心理学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68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