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恶***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恶***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您好。国外不仅仅是不建议的问题,比如德国,国家有立法不允许给学龄前孩子私自教授小学知识。但是在我们国内教育环境下,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相反,一些教育机构,一些热门学校选拔环境也在引起家长的恐慌和焦虑,为此也出现了“输在起跑线”之争。
我个人是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我的观点是要尊重儿童个体化,遵循儿童发展的客观规律,大方向不建议给学龄前儿童提前教授小学知识,但是具体化也根据孩子自身发育发展特点。比如,孩子认字敏感期来了,孩子自发要求学习,是可以教一点的,但是要在注重方式,呵护兴趣的前提下。
好奇心,知识的新鲜感是维持儿童兴趣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已经提前学过的孩子,重新学习那些知识,毫无新鲜感,只剩下无趣,这样孩子就不会好好听讲,在习惯养成的最关键期里没有养成听讲习惯,等后面会逐渐产生系列的学习问题。
2. 从自信心角度来看,得不偿失
答:因为一张白纸才能够勾勒出最新最美的画面👍👍
1、我从教四十一年(1-6)大循环教学,确实不希望孩子在学龄前学习拼音字母等知识。
2、开始一周可能跟不上“接受过学前教学的孩子”,但第二周就同步;第三四周超越;一个月测验就名列前茅……
3、小学教师最欢迎幼儿园老师培养小朋友良好的行为习惯 —— 坐得稳、站得直、专心致志听讲、友好地与小伙伴合作、摆放整齐玩具、勤洗手、不插嘴、多发现同学的优点、不报告同学的缺点等等好习惯。
不是有人,你如果全世界走一下的话,你会发现,大部分国家的孩子都是基本6岁左右才开始上小学,才开始学习小学内容的?
看到这种现象,你会有何想法?难道全世界的人都私下约定的?显然不可能。之所以全世界的孩子都这样,是因为这是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的,只有当孩子成长的这个阶段后,他们的智力才适合接受小学教授的内容。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人的认知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2岁后)。
其它的阶段我们不详细解释了,我们单单说下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因为这两个阶段正好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划分。
前运算阶段(2-6、7岁)特点
该阶段的孩子开始具备符号思维,能够脱离现实建立符号表征,开始学会说话
这个阶段的其特点:
儿童的思维“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换位思考,也就不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谢邀!
我就是一个支持学龄前不学书本知识的人。
我2018年9月27日收了一个6岁一年级学生,训练管理学习态度10天后回校正常读书了。
此学生刚入学三个星期,家长每天接到老师几个电话,要求家长接孩子回家教育,并到心理康复医院康复,有康复证明才能回校读书。
此孩子是非常聪明的,由于家长有[_a***_],所以家长提前教了一年级语文拼音,孩子通过拼音拼读自学,在开学的一个月学完了整本书,老师讲课孩子根本不会去听,老师批评,孩子就对着干,就成了一个说不得的孩子。
谢谢悟空邀请,不胜荣幸。为了使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更具科学性,更具准确性,更具规范性,更具依据性,我转发2018年7月4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了解通知的详细内容,大家可登录教育部网站),供大家学习。
教基厅函〔2018〕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近年来,各地坚持发展与质量并重,促进幼儿园保育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一些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这不仅剥夺了幼儿童年的快乐,更挫伤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推进幼儿园科学保教,现就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通知如下。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建立完善科学保教的长效机制。
二、治理任务
1.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2.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3. 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4. 解决教师资质能力不合格问题。5. 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
三、治理步骤
儿童安全是一个值得社会深思的问题。
在家长的角度,家庭教育中:世上教子方法云云,为何我的孩子如此难教,而且对安全的认识不够,什么不能摸不能做的孩子都想去尝试,去看看破,这是孩子的天性,对所有的一切充满好奇,怎么给孩子灌输雷区不可向前一步呢,可以让孩子从小事中尝试可控的事情,比如,沸水很烫不能碰,碰了就得承担后果。只要家长用心,相信孩子慢慢就会了解安全是怎么回事。
从学校的角度,开展安全教育,目前安全教育工作还存在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协同机制不够完善、安全教育不够彻底等问题。希望学校可以从完善管理机制、提升学生安全素养、完善家校共育机制、强化应急疏散演练等方面加以引领,切实保障儿童安全。
社会环境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安全大问题,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增多,影响身心健康。心理问题导致学生***等,解决儿童安全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净化社会风化,完善***监管力度,开展各项安全教育活动等多方面,多角度去解决这一问题。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你好,谢谢邀请。
首先,儿童安全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问题。它牵扯到很多因素: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等。任何一个因素出现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儿童安全问题的发生。
就儿童本身而言,孩子处在生长发育期,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不可能指望着哪个孩子会乖乖地、老老实实地坐在一个地方不动。相反,孩子们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充分释放他们的天性。此时,如果安全监管不到位,儿童安全问题就很有可能发生。(然而,这种安全监管是很难到位的。尤其是在学校里,一位老师面对这么多学生,又不可能下了课不让孩子活动,孩子一旦走出教室,无论老师怎么强调课下不要追逐打闹,孩子们一旦跑出教室,老师的这些话基本都忘到九霄云外了。)
学校,学校在建设初期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这些天性,在一些容易出现孩子摔倒的地方,铺设好防护措施,避免孩子因摔倒造成严重安全事故。在楼梯建设时,应该合理安排,避免学生同时拥堵到一个狭窄的通道内导致***的发生。学校在课下还应该安排教师安全护导。由老师监管好孩子课下的行为,对追逐打闹的学生进行劝阻。
家庭方面,家长应该经常关注孩子安全问题,给孩子灌输一些防触电、防溺水、防火、防盗等安全方面的知识。尽量不要让孩子单独在家或外出。
社会也应该更加关注儿童安全问题,在孩子上学放学路上应该安排专门的交通警察,对交通进行管制,以便于孩子们能更加安全的上下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恶***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恶***件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69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