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品德的培养儿童心理学-儿童品德培养与心理健康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品德培养儿童心理学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品德的培养儿童心理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品德教育包括什么?
  2. 品行奠基人生路内容?
  3. 品德不良学生如何转化?

品德教育包括什么

学校德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心理健康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品德的培养儿童心理学-儿童品德培养与心理健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

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可以说,我国德育是一种涵盖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大德育”。 然而,品德的发展,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政治觉悟的提高,各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其过程机制相差甚大,不能以一样的手段、方法,通过一样的途径,遵循一样的原则,来实施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包括:

品德的培养儿童心理学-儿童品德培养与心理健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政治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等。

2、思想教育:包括: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理想教育等。

3、道德教育:包括:实施善意对人的教育;实施讲文明、有礼貌的教育;实施诚实教育、公正教育、爱心教育、同情教育等。

品德的培养儿童心理学-儿童品德培养与心理健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法律教育:2016年9月我国中小学德育教材统称为《德育与法治》,这是对法律教育的高度重视。当前,我国法律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实施宪法教育。

5、心理教育:心理教育的核心是心理健康教育

品行奠基人生路内容


这套课程发展心理学为纲,结合脑科学及积极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以小脚丫AB剧的形式展现出每个问题的两种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由点及面挖掘出这类问题产生的核心根源,呈现出与这个问题相关的心理学

品德不良学生如何转化?

关于品德不良的学生的教育问题,一直是老师们十分头痛的问题,一个班上这类学生虽然说是极个别,但这个别的学生对班级管理影响却很大,往往就象俗语所说的“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所以老师们都在关于品德不良学生转化问题上有过诸多尝试,但收效却不明显,只好听之任之,把这类学生推向社会,最后成为了违法犯罪分子。

如何转化品德不良的学生?说到方法是很多很细,在这里我把多年从事学生政教管理工作一些经验和调研情况,浅谈转化品德不良学生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的配合问题。

在遇到品德不良这类学生时,我看到往往是家长和老师之间最喜欢责任互相推卸,互相指责。老师说因为家长家庭环境不好,教育管理不严,家长自己言传身教导致孩子品德不良;家长则指责老师对这类学生关心不够,教育方法不对,教育管理不到位。结果双方的指责导致对学生放任自流。

其实,品德不良学生的形成有着诸多的原因,但从普遍性来看,一般是以下三个主要原因:一是社会不良风气给孩子的影响;二是家长管理不到位,导致家庭教育缺失;三是教师教育方法简单,对学生关爱不够。所以,在转化品德不良的学生时,最重要的是家长和老师的协作配合,相互弥补不足,共同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仔细分析品德不良学生的个体原因,有针对性的实施转化方案,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

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化不是一言两语可解决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一些帮助,欢迎各位家长和老师关注我,今后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品德的培养儿童心理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品德的培养儿童心理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