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学校方面 > 正文

幼儿园道德认知教育内容-幼儿园道德认知教育内容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幼儿园道德认知教育内容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幼儿园道德认知教育内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什么是道德的教育功能?
  2. 幼儿道德意识形成阶段是哪些?
  3. 儿童道德发展的两大理论是皮亚杰理论和什么理论?

什么是道德的教育功能

所谓道德的教育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命令、指导、示范等方式和途径,造成社会舆论,形成社会风气,树立道德榜样,塑造理想人格,用来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品质。道德的教育功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灌输是道德教育所***取的特殊形式。道德教育的特殊任务是把某种价值体系、行为和观念的准则灌输到个人意识之中,使其形成相应的道德信念和道德品质,从而使个人不仅在道德上能够自我调节和监督,而且能够参与社会的道德调节过程。所以,道德教育的灌输是必要的,对个***格塑造来讲,道德教育决定着他的发展方向和精神面貌。

幼儿园道德认知教育内容-幼儿园道德认知教育内容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道德教育不同于道德说教。道德教育是面向整个社会,面向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所以不能把社会成员截然分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从而将一方视为道德教育的主体,将另一方视为道德教育的客体。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每个人都既是教育者又是被教育者,教育者本身也要受教育,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只教育别人自己需要接受教育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道德说教本身就具有不道德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道德教育中没有分工,没有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区别,但这种区别是相对的。

3.道德不是一蹴而就和一劳永逸的。由于任何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品质都不是天生的,其形成的过程也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也不是一经形成就一劳永逸的,因而,任何人都必须经常接受教育。在这个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一定社会或积极的道德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地灌输,使其形成相应的道德认识;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受教育者作为道德教育过程参与者的积极性。因此,道德教育强调把对人的严格要求和对人的个性、愿望的最终相结合,唤起受教育者完善自己和改造社会的热情,使其自觉将外在的道德知识变为内在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观念,把社会的客观要求变为自己的内在欲求。由此可见,道德是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

幼儿道德意识形成阶段是哪些?

一、前道德阶段(5岁下)

幼儿园道德认知教育内容-幼儿园道德认知教育内容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前道德”就是发生在“道德”之前,意思就是这个阶段的是没有道德概念的。

二、他律道德阶段(5~10)

所谓的他律是指在别人的控制之下。

幼儿园道德认知教育内容-幼儿园道德认知教育内容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5-7岁的孩子开始进入了前运算阶段,大脑得到了进一步发育,认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小孩有样学样的,六个月的宝宝会看脸色,一岁的宝宝会模仿,你得注意,东西不乱丢,说话能听懂,也会呀呀学说话。

两岁了,得行为规范了,道德意识就形成了,注意,不然纠正起来很麻烦。

儿童道德发展的两大理论皮亚杰理论和什么理论?

儿童道德发展的两大理论是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和科尔伯格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二者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

第一、皮亚杰研的究重点在道德思维形成过程本身,进而提出了“图式”等概念;而科尔伯格研究的重点在对道德思维发展不同发展阶段特征的描述上,进而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

第二、关于影响道德发展的社会认知因素,如关于角色扮演机会等,皮亚杰只注意到了同伴群体的作用,而科尔伯格给予了高度重视。

第三、皮亚杰的研究是一种纯理论推演,比如他将道德品质的发展仅仅归于道德判断这一个方面;而科尔伯格重视理论探求,更强调应用研究,因此科尔伯格在学说的构建上更为完善。

二者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联系(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

通过比较后发现,皮亚杰与科尔伯格理论均是从认知领域来研究人类道德的发展,都***取心理发展的观点来解释人类道德的形成,从而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

具体表现在:

第一,二者的道德发展观均是一维纵向的,他们认为,道德认知结构的不断组织和转换形成了道德的发展。“个体的道德认知发展正是图式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经同化、顺应的建构过程。从同化一顺应一同化,个体的道德认知发生冲突,由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个体的道德结构也不断得到扩充和重建。在这种动态发展过程中,个体不断调整与环境关系,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冲突,作出符合人类普遍价值原则的道德判断,从而个体的道德逐道德他律转向道德自律。” 由此可以看到,从自律到他律的转变,是其理论构建的主线。

第二,皮亚杰与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的发展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在本质上,与认知概念一样,是按同样的方式发展的。道德也是通过主体与道德环境的积极交互作用,借助于平衡化建构起来的。一般说来,当智力发展到较高层次时,其道德判断与道德选择也达到较高层次,道德也就相应发展到较高阶段。但这并不是说高智力水平就能保证个体有较高水平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因为智力仅是道德发展的一个必要非充分条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幼儿园道德认知教育内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幼儿园道德认知教育内容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