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小学阶段思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小学阶段思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儿童心理学属于心理学分支。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的发展心理学分支。儿童心理学在儿童成长、 儿童教育、儿童医疗卫生、儿童文艺、儿童广播电视等社会实践领域中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儿童心理学一般以个体从出生到青年初期(14~15岁)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为研究对象。在西方文献中,儿童心理学与“儿童发展”,以及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在意义和范围上基本相同。
儿童心理学著作有按年龄阶段如新生儿期、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等排列的体系,这是大多数儿童心理学著作***取的体系;有按心理过程排列的体系,如感知觉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注意发展、语言发展等;也有将上述两种排列混合编制的体系。
心理学上分段 0-2岁:感知运动阶段; 2-7岁:前运算阶段; 7-12岁:具体运算阶段; 12岁以后:形式运算阶段。 教育心理学上的分段 1、感觉运动阶段(0--2岁) 2、思维准备阶段(2--7岁) 3、思维阶段(7--11岁) 4、抽象思维阶段(11--15岁)
人类的思维过程,不仅受到大脑生理的影响,也会受到人的心理因素影响,进一步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模式。
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
“抑制型”表现为消极防御反应强;
“活泼型”,表现为活泼好动、反应灵活、好交际;
“兴奋型”,表现为攻击性强、易兴奋、不易约束;
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认为:
神经活动的“稳定内倾型”,表现为温和、镇定、安宁、善于克制自己。
“不稳定内倾型”,表现为严峻、慈爱、文静、易焦虑
“稳定外倾型”,表现为活泼、悠闲、开朗、富于反应。
首先掌握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以及研究意义,熟记儿童心理的多种表现以及对应的研究方法。
其次在基础知识牢记熟练后,收集真实案例,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案例中进行分析研究,能够提高自身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掌握程度。循序渐进
1、鼓励法:儿童有一种需要承认、需要鼓励的心理,他们喜欢成功,喜欢得到大人的认同和赞扬。因此,家长就要经常鼓励孩子,孩子通过不断地被鼓励和赞扬,自身的行为才能得到肯定,由肯定产生心理升华。
2、反问法:语言是沟通儿童心灵的工具,因此,家长和孩子谈时要试探、发问、反问,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儿童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3、出难题法:给孩子出点难题,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困难,并要让其自己解决,只有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经受失败和挫折,才能产生经验和教训。
4、讲故事法:儿童都爱听故事,家长应该抽出时间给孩子讲一些健康向上的故事,一个好故事能使孩子进行一次心理上的调适,还能鼓舞孩子上进。
5、兴趣引导法: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气质和性格去发现其兴趣和爱好。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皮亚杰把2岁以前的儿童归入第一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也就说婴儿仅靠感觉和知觉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
自出生至2岁左右,是智力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这一阶段的婴儿形成了动作格式的认知结构。皮亚杰将感知运动阶段根据不同特点再细化为六个分阶段。
1.
先天反射动作
2.
表现为动作不完全是简单的反射动作。
3.
智慧动作开始萌芽。但这一阶段[_a***_]与手段的分化尚不完全、不明确。
4.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小学阶段思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小学阶段思维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70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