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幼儿园新教育实验故事案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幼儿园新教育实验故事案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从前有一位科学家,他想验证智商与幸福之间的关系。他在一个小岛上招募了两个组的志愿者,一个组进行智商测试,另一个组则进行幸福评估。
然后,科学家将两组志愿者混合在一起并进行了一场热闹的聚会。惊人的是,那些智商高但幸福感低的人开始向那些智商低但幸福感高的人学习,他们开始忽略外界评判,享受当下。 最后,科学家似乎得出了一个结论,高智商并不一定带来幸福,反而快乐的心态可能更重要。
1914年12月,***明家托马斯·爱迪生的实验室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损失超过200万美金,但事前却只投了23·8万的保险,因为实验室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按理说应是防火的。那个晚上,爱迪生一生的心血成果在蔚为壮观的大火中付之一炬了。
大火最凶的当儿,爱迪生24岁的儿子查里斯在浓烟和废墟中发疯似地寻找他父亲。他最终找到了:爱迪生平静地看着火势,他的脸在火光摇曳中闪亮,他的白发在寒风中飘动着。
“我真为他难过,”查里斯后来写道,”他都67岁—不再年轻了—可眼下这一切都付诸东流了。他看到我就嚷道:“查里斯,你母亲去哪儿了?去,快去把她找来, 这辈子恐怕再也见不着这样的场面了。”第二天早上, 爱迪生看着一片废墟说道:”灾难自有它的价值,瞧,这不,我们以前所有的谬误过失都给大火烧了个一干二净, 撼谢上帝,这下我们又可以从头再来了。” 火灾刚过去三个星期,爱迪生就开始着手推出他的第一部留声机。
以下是一个关于IQ实验的故事:
有一个著名的IQ实验,叫做“鸽子实验”。这个实验是由一个心理学家进行的,他想要测试鸽子是否能够通过视觉和触觉来区分不同的物体。
实验的步骤如下:
首先,心理学家准备了一个空盒子和一个小球,盒子的一面有一个洞,小球可以从洞里掉出来。
然后,心理学家将盒子和小球展示给鸽子,并让它们互相熟悉。
接下来,心理学家将盒子和小球放在一个大的房间里,并将盒子的一面对着鸽子,另一面则背着鸽子。
心理学家将小球放入盒子中,并观察鸽子的反应。
经过多次试验,心理学家发现,鸽子可以通过视觉和触觉来区分不同的物体。
最后,心理学家得出结论,鸽子具有较高的智商水平。
这个实验证明了鸽子具有区分不同物体的能力,同时也展示了动物在面对问题时的智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实验的结果对于我们了解动物的行为和思考方式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这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判断时***用的一种方法。利用讲述故事向被试提出有关道德方面的难题,然后向儿童提问。利用这种难题测定儿童是依据对物品的损坏结果还是依据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做出道德判断。由于皮亚杰每次都是以成对的故事测试儿童,因此,此方法被称为对偶故事法。
下面就是其中的一个对偶故事:
(1)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间时,家里人叫他去吃饭,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放着15个杯子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些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倒了托盘,结果15个杯子都撞碎了。
(2)从前有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一天,他母亲外出了,他想从碗橱里拿出一些果酱。他爬到一把椅子上,并伸手去拿。由于放果酱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在试图取果酱时,他碰倒了一个杯子,结果杯子倒下来打碎了。
皮亚杰对每个对偶故事都提两个问题:1.这两个小孩是否感到同样内疚? 2.这两个孩子哪一个更不好?为什么?
通过被试的反应,皮亚杰发现,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从早期的注重行为结果的评价向注重行为的动机发展,其道德认知水平从“他律”向“自律”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幼儿园新教育实验故事案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幼儿园新教育实验故事案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70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