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疫情期间的儿童心理学-疫情期间的儿童心理学问题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疫情期间的儿童心理学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疫情期间的儿童心理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疫情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影响有多深?
  2. 疫情期间,教师通过哪些方式对学生进心理健康辅导?
  3. 请大家聊聊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健康怎么保障?

疫情对少年儿童心理影响有多深?

这次疫情是全球性的,他必然会对全人类产生影响,这在集体意识层面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这次疫情,对儿童的影响可能更大。

疫情期间的儿童心理学-疫情期间的儿童心理学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身边人,尤其是父母对疫情的讨论、解读会影响孩子

2,如果父母情绪不稳定,出现焦虑情绪,很有可能会把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使得他们承受了叠加的负面情绪。

3,封闭在家,运动量减少,孩子的能量得不到释放,堆积在身体里,伤害孩子。这时候他们还要去兼顾作业,承受家长老师压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伤害严重。

疫情期间的儿童心理学-疫情期间的儿童心理学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这次疫情面前,请各位家长不要光盯着成绩,给孩子一点空间,在心理建设上做一些事情,昨天看新闻,14天时间10个孩子没了,这是有多惨痛的教训,千万不能上演了。


疫情对青少年的心理有影响,这是必然的,但是同时也是有区别的,不是只有负面影响,也有正面的影响。

正负面的影响来源于家长及周围人的言行举止。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疫情期间的儿童心理学-疫情期间的儿童心理学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一点,疫情期间大家不得不家里蹲,那些留守儿童因为疫情有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平时得不到的家庭温暖,在这个疫情期间得到了补偿,孩子的心理得到慰藉,这部分儿童的到了正面的心理影响,那岂不是好事。

第二点,疫情期间一些平时聚少离多的夫妻,不得不24小时同住一个屋檐下,互相之间谁看谁都不顺眼,吵架成了家常便饭,好多疫情后去了民政局办理离婚,那么这些家庭的孩子,肯定心理受到的是负面影响。

第三点,家长及周围人在疫情期间的心态对孩子影响也大,那些积极向上心态的家长给孩子带来的是正向的引导,相反那些消极焦虑的家长给孩子带来的是负面的影响。

孩子是张白纸,就看你咋画。

1. 恐怖或担忧

现在的孩子每天都会通过网络、电视、父母等途径接收到大量关于疫情的信息,孩子本身缺乏甄别信息真***的能力,难免会担心自己会被感染。由此产生担忧、害怕、焦虑的情绪,甚至会对自己的身体作出错误的预判,如:怀疑自己喉咙痛、觉得自己想咳嗽,影响到正常饮食、睡眠。

2. 学习适应问题

教育部1月27日晚间发布通知称,经研究决定,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孩子自觉性不强,一些孩子不习惯于网络教学和在家自习,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3. 生活适应问题

因为这次疫情,兴趣班取消了,补课暂停了,课外活动也延期了,这看起来是给了孩子一个减压的机会,但同时也会减少孩子们之间的陪伴,原有的小伙伴聚会不能进行,只能长时间"宅"在家里,孩子也是社会性动物,一些孩子会不适应这种长时间与世隔绝的生活,慢慢会出现无聊、烦躁、空虚等负面情绪,甚至会因为长期的无所事事和活动空间与形式的有限,产生了生命的无意义感。

《青蝇》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这首诗就是现实写照!做为父母要培养孩子强大的心脏!当下,最愚蠢的行为是重复做一个件事,要不同的结果。所以,要把孩子培养成一只狐狸。而不是一只刺猬!

在复杂的环境下,狐狸因多方面吸收不同人的观点和教训,而遇到问题得心应手,而刺猬只会缩成一团。

乱世给父母和孩子更多的思考,拥有使命感和方向,阴影化为觉醒

疫情时期,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也需关注心理健康。稳定的情绪、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抵御***。儿童青少年在危机***中会更脆弱,特殊时期,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

1.面对疫情,孩子可能会有哪些应激反应?

有些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害怕、恐慌、担心、生气、烦躁、发脾气;有的孩子可能会花大量时间看疫情的相关新闻,反复跟家人讨论;而有的孩子可能表现为话少、状态消极,食欲差、睡眠差等。

应激反应源于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轻到中度的应激反应是正常现象,不会影响个人的学习和生活,随着应激***消失会逐渐消失。若应激反应明显影响了个人的生活,则需要寻求专业干预

2.如何应对孩子的应激反应?

自我照料

特殊时期,很多父母也处于应激状态,情绪不稳定,这样更难帮到孩子。您需要先觉察和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这样才能有效关爱孩子。

温柔耐心地接纳

孩子出现烦躁情绪时,父母需要反复耐心倾听,告诉他这段时间确实艰难,烦躁是正常反应,您的接纳会像一面镜子一样帮助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逐渐恢复平静;如果父母不能耐心倾听,而是急于去反驳、讲道理甚至训斥,这样只会升级孩子的负面情绪。

科学告知

疫情期间,教师通过哪些方式对[_a***_]进心理健康辅导

通过学校里面的心理咨询网站,在空间上发布一些说说的来传递疫情知识教育学生不要恐慌。其实可怕的不是疫情,而是人心。我们应该相信科学,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战。

一、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正确认识疫情,积极面对压力

新型冠状***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出现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因防控疫情需要而实施的延期开学、隔离在家等措施以及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信息在互联网上爆炸式的蔓延,可能会给广大青少年学生带来焦虑、烦躁、失眠、恐慌等情绪。

各地各校要积极利用“两微一端”等多种渠道,发布疫情防护知识、心理科普类文章等,指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看待和接纳自己在本次疫情中的心理状态,学习如何在疫情中提高心理免疫力,增加心理韧性,进行自我心理保健。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定时关注官方通报,停止频繁了解信息,避免灾难化思维,积极面对自身情绪变化,遇到问题及时寻求家长、老师帮助。

二、加强家校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适时开展心理疏导

各地各校要积极发挥班主任、家长作用,及时通过家长微信群、QQ群等平台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学习、生活状况,引导教育广大家长合理安排学生生活起居,积极开展亲子游戏;引导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合理自学,适当开展室内体育锻炼,健康***,放松自我。

三、健全工作举措,不断提高服务意识,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

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期间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排专人负责该项工作,明确工作职责,扎实开展相关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工作举措,加强对广***生和家长的指导,合理应对心理变化。要强化服务意识,主动服务,创新服务,合理服务。

视频加载中...

1、远程上心理健康课!ppt做好,给孩子们***讲课(网上现在有很多免费的***软件平台),或者音频也可以。

2、利用学校的心理平台(如果心理测试管理平台、大数据心理云平台、校园心理网)、微信、qq等,可以给孩子进行远程心理问题解答,可以***取留言方式,也可以***取在线互动方式。

3、还可以每日给孩子们发送心理健康科普小知识短信、qq信息、校园通信息、微信信息等等,简短易懂,家长与孩子都会欢迎的。

想要了解更多心理知识及心理技巧,请关注头条号【找心理】,每日都有更新!欢迎互动交流!

全国各地多数地区延迟开学,当务之急,建议家长配合学生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提前了解下学期将要学习的内容,让自己做到心中有数,做好下学期的学习计划和心理准备

二是提前介入下学期的学习,先解决一些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听懂老师讲课,提高听课和做练习的效率。

三是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为以后的独立学习打下基础。

四是提高自己的行为习惯,包括个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安全习惯,纪律习惯。个人良好的习惯是一生成功的一半。

疫情期间,教师通过哪些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状***肺炎的肆虐横行,给全国人民上了一课,让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做出了许多改变,催生了不少新知识,新事物。可以肯定,疫情终将过去,这静悄悄的革命已经在疫情期间就开始了,它会让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作为一名教师,疫情期间,通过哪些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呢?

一、通过微信班级群,每天和学生及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体温,咳嗽,心理需求。及时回答学生及家长的问题,可以疏解学生的恐惧心理,让他们明白怎样面对疫情?怎样防止疫情的传播感染?疫情期间怎样生活,学习?这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也是和家长沟通,联络感情的最好时机,更是我们为防止疫情发展作出的最好贡献。

二、通过电话☎️,QQ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回答他们不想被别人所知的心理问题,满足个体的需要。

三、对于农村学生,也可以和村社领导协商,利用村社广播,请村社领导及时通告疫情,进行心理疏导。

四、推荐app给学生在电脑💻、手机📱上自己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五、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师和家长沟通,让家长直接去疏导学生,比我们老师更及时,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好。

总之,只要我们老师心中有爱,心里装着学生,什么办法都行,学生一定可以顺利度过防止疫情扩散这个难关。

疫情过后,依然春暖花开,学生含笑归来。

请大家聊聊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健康怎么保障?

作为一家之主,这个时候一定要以身作则,家人的健康,才是家里最大的财富和幸福,要及时配合国家响应防疫情期间所有通告,掌握自我保护防控意识和措施,做到不给国家添麻烦,打赢这场***防疫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配合

“相信一切都会过去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疫情造成的困难和损失***都有,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就一定会战胜困难!

1维持正常的生活节奏。

我们要充分相信党中央和***院的决策,相信党委、***的周密安排,相信科学和医学的方法;

2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维持正常的作息习惯,劳逸结合;

按照新型冠状***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基本要求,不外出不聚会;

出门、公众场所戴口罩;过好我们的生活,做好我们的工作。

稳定的生活秩序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基本保证。

3调整良好的心理状态。

我们要自信地面对疫情带来的心理震荡;

多运动、多交流来缓解紧张情绪;

疫情防控期间心里状态有几种:一是急,不上班没钱花,房贷车贷紧逼无钱还,三月中旬***利息又来了,怎么办?二是慌,从未玩这么久,又没多少事干,心里莫名其妙的慌,空落落的慌。还担心节后岗位在不在,客户在不在?三是静,终于安心陪父母陪小孩陪家人了,好好为他们做点什么。一二种就有心里健康问题了。需要自我调节,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静下心来为家人服务。炒几菜让家人品尝,帮家做几件事,如教父母玩抖音,和子女一起游戏,夫妻间多交流一下,但切忌把不愉快的事趁这时间来吵。读几本书,学些手机电脑技能,如玩自媒,把玩游戏玩饱。总之,面对现实,趁机学习,趁机尽责,调整心态,宁静致远。


这是一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在防疫期间如何保持身心健康?那要看你站在什么样的高度。如果你去体会一下在武汉市市民的现状,你会感觉在家不出门,你是一种幸福,哪怕受些虐待也可以!因为现在的武汉,不光是医生紧张,床位紧张,连新鲜的空气都紧张。如果你能这样想想,待在家里真的是不给国家添乱。

如果你能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去想,在全国人民防疫期间,隐忍一些个人情绪,牺牲一点个人感情,能体会一下站在防疫前线的医护人员,为了人类的健康,他们是有***不能回。更有被感染和失去生命的危险。比一比你的牺牲算什么?

如果你抛开疫情和国情,只有自己的情绪,把别人当空气,那你就成了社会的毒瘤,国家的负担,法律会制裁你的。所以在特殊时期每个人都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即使有一点不舒服,也要好好呆在家里不出门,不串门,做好自己的本分就是为国家做贡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疫情期间的儿童心理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疫情期间的儿童心理学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