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最早的儿童教育机构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国最早的儿童教育机构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中国古代最早的官方教育机构是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二、古代官方教育机构:1、庠: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2、序:周代学校的名称。《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3、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4、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5、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张衡传》:“因入京师太学。”《送东阳马生序》:“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5、 国子监: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
中国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了最初级的具备教育功能的机构。《礼记·王制》《明堂位》《孟子·滕文公上》《说文解字》等典籍中都记载了校、序、痒等机构,就是最早的教育场所。
所谓的“校”“序”“庠”虽然名称和具体形式不一样,但是基本的结构和功能都指的是供老人和孩子居住的房子。
实际上,在夏朝,“校”这种由老人和儿童居住的机构其承担的主要作用并不是教育和学习,而是祭祀。通过祭祀先祖、神灵,来表示国王统治的合法性,同时对后代灌输忠诚、勇敢等思想理念。所谓的“国之大事,在戎在祀”就是从这个时代开始。
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创立于1802年。
1802年,英国的欧文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儿童学校,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后来,教育家福禄培尔认为:孩子就像茁壮成长的小树苗,而儿童学校就像一座花园。于是,他把儿童学校更名为“幼儿园”。
福禄贝尔 (F.W.A.Froebel 1782-1852)德国幼儿教育家。
1805年开始在一所裴斯泰洛齐主义的学校任教,1817年在卡伊尔霍创办小学,力图实现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原则。1837年在勃兰根堡开办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
学前教育课程是实现学前教育目的的重要因素,是学前教育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幼儿身上的中介,它直接影响学前教育的质量,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会对幼儿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王春燕学者所言:“从中国1903年第一个学前教育机构的诞生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纵观这百年的发展史可以明显地看出,学前课程的发展与变革是贯穿百年学前教育发展的一条主线。”
一、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阶段
1、20世纪30年代以前:从产生到初步中国化。20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开始建立,此时的幼儿教育都是照搬国外的模式,课程也是完全效仿国外。1903年至1918年,学前教育课程主要是模仿日本的模式。1904年1月13日,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颁布,其中对蒙养院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做出了具体规定,但其主体内容都是参照日本1899年出台的《幼稚园保育及设备规程》。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西方先进教育思想不断涌入,中国早期的学前教育家如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等,一方面借鉴西方的思想,另一方面又进行本土化探索,提出了很多新的思想,并形成了“单元中心制课程”、“行为课程”等课程模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最早的儿童教育机构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最早的儿童教育机构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71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