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教育机构的时代背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儿童教育机构的时代背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学前教育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纵观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诸如幼儿学校 (1816年欧文所办)、幼儿园(1837年福禄培尔所办)之类的学前教育机构都是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才产生的。
我国封建社会历时两千多年,封建教育思想和制度在我国根深蒂固,它在学前教育领域的体现是以封建式的家庭教育为基本形式。直到20世纪初期,才出现了学前教育机构。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意见》的出台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背景。
一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对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党中央、***院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工作。2018年9月,***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必须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二是劳动育人功能亟待加强。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要求有较大差距,必须切实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我国教育的变化与时代背景是:
变化一:建国初期扫除文盲行动。
背景是: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约有5.5亿人。文盲率高达80%。在旧中国,劳动人民没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建国之后,中国***和人民******取各种措施,在劳动人民中组织扫除文盲行动,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
1950年9月,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会议指出在全国内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规定识字教育的标准是:“农民业余初级班(组)吸收文盲与半文盲入学,使其在3年内认识常用字1000字以上,并具有初步读、写、算能力。”
到了1953年,在职工中扫除文盲近一百万人,农民中扫除文盲近三百万人。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全国有三千多万人脱盲。70年来,扫盲工作在中国从未停止。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截止到2015年,中国文盲率已经降低至3.6%。

变化二:基础教育的完善和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背景是:建国前教育发展最繁荣的1946年,全国仅有幼儿园1300所,小学28.9万所,中学4266所。建国之后,党和***迅速投入基础教育的完善中,取得了重大进展。
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1950年的0.4%提高到2018年的81.7%;
建国初期我国文盲率较高,经过几十年的高小教育,使大部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特别是恢复高考以后,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社会文盲率大幅度下降。
新中国建立后,教育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之后, 显然,随着我国计划经济的被抛弃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中国教育事实上也进 入了一个全面转型的时代,并且,从一定程度上讲,这种全面转型直接导致了中 国教育进入了一个困境的时代,并且这种困境是多方面的。回首建国以来的70年,我国的教育事业就像地基,为祖国实现历史跨越积累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教育事业将成为加速器,为祖国走向世界前沿提供了不竭的人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教育机构的时代背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教育机构的时代背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71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