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问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问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幼儿园课程是指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组织安排的全部教育活动,是教师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结合点,也是教育观、儿童观综合成的教育实践和把教育实践转换成儿童发展的落脚点。其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教育观和儿童观的正确与否,两者摆布的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程设计的质量,影响着保教的水平。旧的儿童观把儿童当作被动的“接受器”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略幼儿的学,致使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活动特点,出现欲速则不达的局面。正确的儿童观是:儿童是独立的人,要尊重他们;儿童是发展中的人,要相信他们;儿童是主观能动的人,要了解他们。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以调动,特点得以发挥,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了幼儿教育的目标,活动内容,指导要点,突出强调了幼教的整体性和“百花”型。要求教师合理地综合各方面的教育内容,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冲破过去幼儿园课程六门学科的桎梏,根据幼儿不同时期的能力、兴趣实施对幼儿的普遍化,特点化的综合教育,完成幼儿体、智、德、美等全面发展的目标。这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最基础的教育观。
二、注重教育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促进终生发展的长远目标。教育目标能使教育活动中的各个因素都围绕一个中心目的发挥作用,使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有序地进行,因此教育目标规定了课程的内容和进展,是课程设计应遵循的基点。同时课程设计过程中应明确教育目标的层次及在课程中的作用,达到逐步量化的目的。如何保证幼儿园教育目标具体落实到每个幼儿的身上,关键问题是如何把高一层次目标准确地转化为低一层次的目标,目标制定的越小越具体、目标的完成也就越容易。教师应清楚地把握和了解幼儿园教育总目标与各领域层次目标的内涵及相互关系,从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统一考虑,形成一条清晰的落实方案。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课时短,活动内容少,还有不太接近生活。其实很多科学里的知识,都与生活有很大的联系,尤其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更要结合生活,孩子们才能理解并产生兴趣。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一个是幼师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另一个是关于幼儿科学活动的课程和教具不够普及,形式的太多,实际应用的和落地的不好。
教师在选择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时与幼儿的年龄不符,不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降低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应该适度,用幼儿喜欢的方式教学,可以具有挑战性,但不能太难,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小朋友的思考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的有关科学的三点指导要求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存在的忽视幼儿探究兴趣、缺乏幼儿主动探究、脱离幼儿实际生活三个与之相契合的问题,使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它以发生在幼儿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活动的对象,让幼儿体验在探究中发现的乐趣,从小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为以后的创新及科学探究精神奠定坚实的基础。但长久以来,科学教育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的组成部分,影响力往往小于数学、语言、艺术这些强势课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问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问题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72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