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儿童心理学惩罚的分类-儿童心理学惩罚的分类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惩罚的分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惩罚的分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艾尔马的情绪效应实验内容?
  2. 怎么在不伤害孩子自尊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惩罚,从而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

艾尔马的情绪效应实验内容

艾尔玛“情绪效应”实验:

把人在不同情绪状态(悲痛、悔恨、生气、心平其和等)下,呼出的“气体“(人呼出的气体含有一定比例的水分)分别进行技术性收集***样。

儿童心理学惩罚的分类-儿童心理学惩罚的分类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然后,将这些汽水混合物依次放入实验基样中,进行技术性处理,结果表明:

人们在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水”,呈无杂色,清澈透明;

悲痛时呈白色;悔恨时呈乳白色,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呈紫色。

儿童心理学惩罚的分类-儿童心理学惩罚的分类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接着,爱尔马教授又把生气时呼出的汽水混合物注射在实验用大白鼠的体内,几分钟之后,大白鼠死掉。

通过以上的对比实验,爱尔玛教授经过分析计算得出结论:

1、人生气时会耗费大量人体精力(生物能量)。

儿童心理学惩罚的分类-儿童心理学惩罚的分类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生气时的人体生理反应 十分剧烈,体内各种生物分泌物比其它任何情绪下所产生的分泌物都复杂、多样,且更具有一定程度的生物毒性!


德国学者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爱尔马,为研究生气对人健康影响,进行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他

在一个杯子中,放人冰和水形成了0℃的冰水。把一只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有水的容器里,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气水”结果发现:即使同一个人,当他心平气和时,所呼出的气变成水后,澄清透明,无杂色;悲痛时的“气水”有白色沉淀;悔恨时有淡绿色沉淀;生气时则有紫色沉淀。

爱尔马还把人生气时的“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不料只过了几分钟,大白鼠就死

了。通过以上的对比实验,爱尔玛教授经过分析计算得出结论:1人生气时会耗费大量人体精力(生物能量)。如果一个人生气10分钟,其所耗费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2生气时的人体生理反应十分剧烈,很难保持心理平衡,体内各种生物分泌物比其它任何情绪下所产生的分泌物都复杂、多样,且更具有一定程度的生物毒性!对健康十分不利。

既然生气有损健康,我们就应该学着控制自己,尽量做到不生气。碰上了不愉快的

事,首先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己给自己“消气”;确实遇到烦心的事,也要“戒”字业先,戒除恼怒,不生气。当然,其中还有道德修养和陶冶情操的问题。学会宽厚待人,谦逊处世,思想开朗,宽宏大量。凡事应该想得远点,想得开点,不要一些细枝末叶的区区小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

怎么在不伤害孩子自尊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惩罚,从而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

想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如何对学生进行惩罚是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在学校教育中,惩罚是使学生自尊受到伤害的主要原因。众多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实施不当惩罚不仅将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侵害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和人格尊严权,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将产生严重的影响。怎样做才能既达到惩戒的效果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是很多老师都感到困惑的事情。学校心理学调查研究表明,一些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秩序,对犯错误的学生***用辱骂和过度体罚来进行惩罚,结果使得学校教育似乎只把尊严和自我价值留给了经过“筛选”适应学校教育的那部分学生,而对于那些适应不良的学生来说,他们体会到的更多的是自卑和不胜任感。近年来,教育心理学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对惩罚持否定态度,一些教师对惩罚的态度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不敢惩罚,这使得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也就失去了改正错误、取得进步的机会。其实不论是惩罚不当还是过度纵容都不利于学生自尊的发展。惩罚不等于剥夺学生的尊严,只要方法得当,教师可以做到在惩罚学生的同时保护他们的尊严。

因此,教师在施以惩罚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要因对象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惩罚手段。对于心理敏感、感受性较强,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应少用惩罚。适合公开处罚的惩罚应当充分发扬学生民主获得学生群体的支持,扩大惩罚的教育面。

其次,惩罚的实施要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惩罚的分寸要恰当、公平而准确,避免带着主观情绪和对事实了解不清的惩罚,更要严禁体罚,因此体罚既伤害学生身体又伤害学生自尊心。

再次,教师应当谨记惩罚的目的教育学生,不能为了惩罚而惩罚。只要学生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惩罚就应免除。

第四,惩罚的过程尊重学生。惩罚的手段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于学生所寄予的爱心与善意。因此,一定要注意惩罚的强度,因为高强度的惩罚会严重地伤害学生的自尊。

最后,根据心理行为矫正学的研究,在班级当中施与的惩罚要事先公布惩罚实施的标准,在学生充分了解惩罚实施的标准的基础上,当有学生触犯标准时再灵活实施强度适当的惩罚。这样不仅保证了惩罚实施的公平,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惩罚的分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惩罚的分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