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3岁儿童心理学教育-三岁儿童心理学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3岁儿童心理学教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3岁儿童心理学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如何纠正三岁小孩的性格?
  2. 3岁孩子脾气暴躁,稍微不顺心,就发脾气哭闹,父母该怎么处理?

如何纠正三岁小孩性格

您好,我是高级育婴师木莲妈妈,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3岁儿童心理学教育-三岁儿童心理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感谢邀请。

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到老。”许多家长都担心孩子时候脾气大,长大后的性格也会十分不好。但是,这时期其实只是孩子个性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只要在今后的教育中,找对方法,孩子一样能健康积极地长大。

孩子可能进入了“叛逆期”

3岁儿童心理学教育-三岁儿童心理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家长在这个时期常常头疼,因为“terrible two,horrible three”,也就是说“糟糕的两岁,可怕的三岁”。这个形容十分形象,不要担心只有你家孩子这样,宝妈们一交流,发现这时候的孩子都“不大可爱”。这是因为孩子已经进入“幼儿叛逆期”啦!

这个时候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而且性格会更加敏感,缺乏安全感。以前家长只要哄两句就好,可是这个时候的宝宝已经不能被糊弄了,家长的敷衍已经不再有效。此时更需要的是有效的沟通

孩子的正常需求被忽视

3岁儿童心理学教育-三岁儿童心理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果孩子偶尔通过哭闹方式,来索取物品,那也算是合理的,可是每次都是这样,那就很不正常了。

感谢邀请。很高兴能够跟这位孩子妈妈聊聊这个话题。我丛两个方面说说吧~一个是孩子自身的心理发展,另一个是跟二宝的关系

先说孩子的心理发展。三岁孩子正是一个人形成个性的第一个初显期,正所谓三岁看大。孩子撒泼打滚要东西,哭喊大闹拒绝吃饭,这是因为孩子在拒绝和提出要求之前,就已经在心里对不理想的结果产生了预期,于是孩子就按照这个心里预期去实施行为情绪。破解的办法就是要给予孩子一定的满足,不是孩子要了才满足,而是在孩子没有要求的时候就提出要给孩子满足感。我举我家孩子例子。小孩子都喜欢和饮料,我家孩子也不例外,尤其园区里面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家里会在她不经意间问孩子想不想喝饮料。刚开始每次她都不放过这样的好机会不过,没多久,她对饮料的口欲满足了,后来自己父母要白开水喝,很少喝饮料啦。满足是为了让孩子不担心会失去,压抑欲望才是最大的诱惑。

第二个是跟二宝的关系。在两个孩子年纪相差较小的情况下,手足间竞争是非常正常的。一般来说,家庭教育要给两个孩子树立同等的规。例如,一个玩具,谁先拿到手里谁先玩。而不是让老大让着老二。如果总让老大让着老二,孩子之间的情绪将更大。如果两个孩子年纪相差较大,大孩子发展出了内疚感,那么可以让大孩子决定谁先来玩玩具。


感谢邀请,很高兴和您分享我的育儿观点

真的想抱抱这位妈妈。

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得不到的东西就喜欢用哭闹来获取的原因。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是“二宝”,妈妈说尤其有了二宝后越来越严重。很有可能是因为有了二宝后孩子感觉自己收到爸爸妈妈的关注少了,想通过哭闹的方式引起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注。

另外变化环境同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全感,如果孩子还不会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者孩子是不擅长表达的,那只能用哭来表达了。所以作为成人,我们一定要注意孩子“哭”这个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面对孩子对于二宝带来给自己带来的失落和压力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每天有计划的抽出时间来单独陪伴大宝,多开导他,帮他讲出自己的心里感受比如“妈妈看到你哭的很伤心,是因为……”“虽然有了二宝,爸爸妈妈一样爱你”等等。

同样也可以让大宝参与到照顾二宝的生活中来,让大宝有被认可的感觉,在照顾二宝的过程中不断肯定大宝的行为。相信大宝会越来越好的。


不请自来!

我觉得3岁左右的小孩都会通过哭闹来索取想要的东西,只是程度不同。3岁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叛逆期,这个时期父母一定要正确引导。父母要有底线不能一哭闹就满足,当然正常范围内的一定要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有二宝后加剧,说明孩子有了危机感,缺乏安全。因为二宝小,父母对其关注比较多,不经意间忽略了大宝的感受。3岁宝宝的心灵是脆弱且敏感的。如果二宝还没1岁,那处理两个宝宝之间的问题时,不妨“偏向”大宝。让大宝觉得有了二宝他得到父母的爱不但没少反而变多,邀请他和你一起照看小宝。让他充分感受到你的关注!新环境的确会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对于成人来说新环境也有不适感吧!所以对于大宝还是多理解,用爱去包裹吧!

3岁孩子脾气暴躁,稍微不顺心,就发脾气哭闹,父母该怎么处理?

孩子脾气暴躁不顺心就发飙哭闹的原因:

1. 溺爱

2. 家长无底线

3. 学习母亲

本质是没有习得与年龄相符的情绪发泄方式,以及对发脾气哭闹的情绪发泄方式的效果深信不疑。

重点说一下“学习母亲”这一点,因为在3岁前的孩子,其形成自我性格特点的重要参照对象就是母亲,如果母亲在此时期是暴躁易怒的状态,孩子就会把这种性格特点内化为自己。

至于为什么重点强调是“母亲”,因为3岁前的孩子扔认为自己和母亲是一体共生的,并在逐步走出这个认知过程的(这是3岁前孩子的主要成长任务

只有找出原因,才能治本,了解本质问题只是治标。

是不是感觉有点反过来了?

因为要让孩子学习新的情绪宣泄方式,并且对此深信不疑,这会相对简单很多。

亲,我看到这个问题,第一感觉就是带他的那个人不理解他,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发脾气的,一定是发生了什么让他不开心了,而这个不开心的事情一直在他心里,带他的那个人没有给他解决,带他的那个人需要仔细去观察他的情绪,也可以经常提问,问问孩子哪里让他不开心了,从孩子身上也可以看到父母的影子,孩子脾气暴躁,父母多半也是这样的,或者常这样对待他的,建议父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建议你看看这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看完,可以解决很多育儿问题。

3岁以后,幼儿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他们力图摆脱成人的帮助,自己独立地做事情,但是由于能力的关系,再加上幼儿这时候思维上具有刻板性,片面性的特点,会出现所谓的“三岁危机。”因此,这时候的孩子就有些不好管。

孩子会发脾气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1、生病哭闹

通常孩子在不舒服的时候,比如,生病、疲劳时易引起发脾气暴躁,这和大人是一样的,只不过大人会表达自己的意志,幼儿大都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身体不适的感觉。家长们应当结合情境和孩子的情绪状态判断孩子的身体状况,尽可能地避免孩子发脾气。

2、感觉自己被冷落

有时候孩子受到冷遇,感到失望时也会发脾气,孩子自己玩了一天,很想和妈妈玩会儿,或者很渴望家长的表杨,可妈妈却毫不理会,照旧干自己的,孩子就会发脾气以示心中的不满。父母若能主动给孩子放松环境,沟通感情,了解孩子的愿望,就能避免孩子因情绪不佳而发脾气。

3、家长的溺爱和迁就

如果孩子爱发脾气是由家长的溺爱和迁就造成的,家长就要注意严格要求孩子,不能有求必应。

孩子爱发脾气,也是有个过程的,当孩子第一次发脾气时,家长的处理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有的家长一看孩子乱喊乱闹,就赶紧想尽一切办法,哄劝,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也一应百应,过分迁就。大人可能会觉得孩子嘛,哄一哄就了。可孩子就会认为只有这样闹,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把发脾气,胡闹作为制服大人的手段,长此下去就会养成坏习惯


案例分享:

我有一侄儿就和你说的差不多。要玩具不依他的话,就哭就闹。买零食不依他,也要发脾气,做什么都是,不顺他的意,不顺他的心就发脾气。甚至还动手***。他爸妈也是一脸无奈沮丧。

案例观察:

后来我暗中观察,也单独和孩子接触,也好奇这孩子身上问题。根源不在孩子,而在父母。是孩子比家长聪明,懂的察言观色,懂的制胜之道。父母被儿子拿的死死的却不自知。

家长[_a***_]言辞闪烁,不肯定多犹豫。诓骗孩子等。例如:等下给你买,先回家。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要么买,要么不买”,明明没打算就别骗孩子。而这句话的弦外之音就是买,只是这会不买。给了孩子可趁之机。父母与孩子交流多用“肯定句式”,行就行,不成就是不成。别模棱两可,含糊不清。

家长要有威严。我这朋友每次哄他儿子,总是嬉皮笑脸,软言细语。孩子当然不怕你,和你对着干。家长该立威时还是要的。不是叫你去“打骂”。有一种威叫“不怒自威”。

两个小小例子,就印证了诸多事情。总之,孩子身上的坏毛病都是父母惯的。

该如何补救?

自审自查,其实家长或许也意识到问题所在。收起你的宠爱纵惯。爱哭爱闹的话,你别去搭理他,或单独给他个房间施展,或配合他,站在一旁鼓掌加油等等。总之就是不能去拉他扶他抱他,你的这些形为都潜意识告诉孩子,你在意他。等他哭够闹够自然觉得无趣。坚定信心的多训练几次。孩子的哭闹自然会有改观。

其实孩子不难教,难的是明明发现问题,也找到解决方法,确不按着心中所想去做。家长也需常思考,常反省,常应对。你的人生不该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到底什么才是爱”,这是最关键的,别搞错了方向

这个问题,其实你自己心里早就知道原因和答案了吧,这是个很普遍的问题,你在这问这个问题,一定是你自己下不了狠心去对你的孩子,明知道不该溺爱,明知道孩子一哭你就去抱,孩子一闹你就妥协是不对的,但你或家人就是做不到,特别是隔辈人,所以首先需要改变的不是孩子,是家长。其实要想解决很简单,就两个字,原则。该停止的时候或者不该干的事,就要按规矩来,你闹到天塌下来也没用,他的哭闹达不到目的,自然也就不会闹了,所以还是家长要守住原则不能心软,要不等再大点了,离家出走跳楼割腕都可能成为他威胁你们

的手段,到时怎么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3岁儿童心理学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3岁儿童心理学教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