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儿童心理学 陈鹤琴-儿童心理学陈鹤琴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鹤琴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 陈鹤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评述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
  2. 陈鹤琴活教育理念确立的背景?

评述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

陈鹤琴,中国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毕生致力于儿童心理研究,提倡“活教育”。创办和发展了我国幼儿教育事业。1923年,陈鹤琴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鼓楼幼稚园。1927年,陈鹤琴在南京发起和组织了幼稚教育研究会,1929年扩大为中华儿童教育社。著有《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陈鹤琴教育文集》等。

活教育思想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儿童心理学 陈鹤琴-儿童心理学陈鹤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活教育的目标。“活教育”的目的论是陈鹤琴教育理论的基本出发点。他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即要有健全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以及世界的眼光。

(2)活教育课程。陈鹤琴认为,传统教育的课程内容是固定的,教材是呆板的,先生只是一节一节课地上,学生只是一节课一节课地学。这样的读书只能造就“书呆子”。鉴于传统教育的严重弊端,唯有提倡“活教育”,活教育的课程以大自然、大社会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去学习。“活教育”的课程论并不摒弃书本,只是强调活生生的自然和社会,而书本知识则应是现实世界的写照,应能在自然和社会中得到印证,并能够反映儿童的身心特点生活特点。他把活教育的内容具体化为“五指活动”。大致通过儿童健康、儿童社会、儿童自然、儿童艺术儿童文学五类活动进行

(3)活教育的教学原则。凡是儿童能够做到的,就应该教儿童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想的,就应该让儿童自己想;你要儿童怎么做,就应该教儿童怎么学;鼓励儿童发现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教学游戏化;教学故事化;分组教学等。

儿童心理学 陈鹤琴-儿童心理学陈鹤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活教育的方法。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他认为“做”是学生学习的基 础,因此也是“活教育”方***的出发点。陈鹤琴在强调做的同时,还强调思维的作用。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以实物为研究对象,以书籍辅佐教材。

(5)活教育的步骤。他把活教育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步骤:一是实验与观察;二是阅读与参考;三是发表与创作;四是批评与研讨。这四个步骤是教学过程的一般程序,不是机械的、割裂的,它们同样体现了以“做”为基础的学生主动学习。要求每一个孩子备一个工作簿,在工作簿上编自己的教材。

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先生于1940年在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时提出,经过7年的教学实践建立的一个教育理论体系。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以及17条教学原则和13条训育原则。既是陈鹤琴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又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中西文化与教育思想融合的产物。

儿童心理学 陈鹤琴-儿童心理学陈鹤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陈鹤琴活教育理念确立的背景

陈鹤琴的思想来源和社会背景---陈洁芳 • 陈鹤琴先生早年留学美国, 专心研究教育学心理学, 师从杜威、 克伯屈、 孟禄、桑代克、 罗格等著名教授

陶行知先生走在前面, 他跟在后边。陶行知“教学做合一” 的思想。陶行知先生批判旧教育的一句名言: “教死书, 死教书, 教书死, 读死书, 死读书,读书死” , 对陈教授的教育思想影响很大。 陈教授把这句话改成: “教活书, 活教书,教书活, 读活书, 活读书, 读书活。 ”

1 920年1 2月26日, 长子一鸣出生, 长达808天的连续观察和文字、 摄影记录现代中国学者最早运用观察实验追踪纪录的方法,有目的有系统地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进行个案研究的开端。

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 ,陈鹤琴回国的时候, 正值“五四” 新文化教育运动时期新观念得以广泛传播,新观念得以广泛传播 引起了教育思想的革命。在西方教育思潮的影响下, 十分重视教育本身的实验和研究。

实用主义主张要把教育的重心从成人转向童从成人转向儿童 ,新观念与旧教育 ,教育陷入陈旧***、 抄袭外国、 停滞不前的局面, 幼儿教育显得尤为突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 陈鹤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 陈鹤琴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