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建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建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一)解放前
在20世纪20年代,科学的儿童心理学就被介绍到中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是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是我国较早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这本书记载了他用日记法对他儿子进行了出生头三年的追踪观察的结果。
儿童心理测验研究引进我国也是较早的。1921年出版了陈鹤琴、廖世承合编的《智力测验法》,对智力测验作了详细的介绍。1924年陆志韦等修订《比纳---西蒙智力测验》。
20世纪30年代,肖孝嵘《实验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孙国华的《初生儿的行为研究》。
(二)解放后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儿童心理学大致经历了五次变迁:
1、恢复改造时期(1949---1958)
学习苏联的阶段,儿童心理学教材多译自苏联的教本。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在儿童心理学中有较大反映。当时也有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的一些探究性研究,如儿童两种信号系统的实验研究、词在儿童概括认识中的作用、儿童方位知觉的实验研究以及入学年龄的研究。对解放前我国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影响很大的美国实用主义者杜威的心理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批判。
2、批判挫折时期(1958---1959)
基础是心理学实验,以随机化和控制为核心特征,重视“可证伪性”。科学心理学是由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现代心理学(即科学心理学)的开端。
休谟认为要建立一种人的科学。
人的科学的主题是人性。但它并不以对人性是什么进行完全充分的描述为起点;对这个主题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是它的目的,而不是它的前提。它的方法是,观察人对各种个人、社会的环境之反应,并从对这些反应的观察中推论出人性。
历史和人类学研究人对不同于我们的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反应;社会心理学研究人对自己文化范围内的各种社会环境的反映。儿童心理学研究成长中的孩子对各种环境的反应;心理分析学则力图通过研究人在病态环境下的扭曲,而得出关于人性的结论。以这样的方式无法观察人性,人性只有在特殊环境下的特定表现中才能加以观察。这是一个从对人的行为进行经验研究而推论出来的理论解释。
人的科学在构造“人性之模式”方面,与其它那些基于或受制于从考察资料和不能直接观察的情况中推断出实体概念的科学并没有什么区别。
如果心理学只是发生在各种实验室中,只是效仿过时的物理学,那么它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是倒退的。最新的物理学对于科学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心理学应该跟上这种变化。
罗杰斯认为,心理学是有别于自然科学的人文科学。如果心理学家要建立一门关于人的科学,它将成为一门以对内在认知过程的仔细观察为基础的科学;它将包括对内在的、个人的、情绪化的意义的探索;它将基于对人类的现象世界及其外在行为和反应的理解。在心理治疗的研究中,这个趋势是明显的。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标志着科学 心理学的诞生。
科学心理学研究的则是人在科技活动领域心理活动规律,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边缘化的交叉学科。主要由科学创造心理学,科学管理心理学,科技人才心理学与科学社会心理学所组成,其中以科学创造心理学为主体,旨在运用创造心理规律,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力,推动科技进步。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73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