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幼儿园儿童节教育叙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幼儿园儿童节教育叙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所谓"文章憎命达”,乃"慧有伤"之表现,出众者总命途多舛,语极悲愤。屈原叹众人皆醉我独醒,忧愤而《离骚》。
文人多感情敏感细腻,创作时这些是天赋,但往往面对挫折打击,对于理想和现实的冲突无力应付,又不愿向外人倾吐心声,常常诉诸心声于笔端,写出真情实意的好文来。
王守仁因得罪大太监,从兵部侍郎被贬为不入品小吏,从春风得意到人生低谷,痛而思学才有"龙场悟道",成就一代心学***。
而司马迁受宫刑专心治史,拼死写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
有道是"诗人不幸诗家幸",柳咏落魄混迹于青楼,才有无数凄婉丽词问世,李商隐情路坎坷,独有晦涩凄美之文风。张继名落孙山前途渺茫,夜宿枫桥夜泊,方有"夜半钟声到客船”千古名篇。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方知民之疾苦,一枝一叶总关情,诉之笔端以文救世亦救己,才有《天末怀李白》这句:"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言人命运坦荡,没有经过挫折的人,品不尽生活的艰辛,写不出好文章。得意者多耽于富贵,不尽力于文章。
李煜亡国之痛,才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哀伤。
曹雪芹破落潦倒时,穷到绳床瓦灶写就《红楼梦》; 蒲松龄科场不第,标新立异整出《聊斋志异》……
从来诗文光鲜背后,十个文人九个穷,生活的挫折,才气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郁郁乎文哉也!
苏轼的《西江月》抒发了对恩师欧阳修的深挚怀念,表达了休言万事转头空,现实生活已如梦的感慨。原词如下: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对苏东坡来说,对其影响巨大的,除了其父母之外,就要数欧阳修了。苏轼初次进京参加进士考试,欧阳修为主考官,当读到他的文章时,大家赞叹,本欲评为第一,又怀疑为其***曾巩所做,改为第二。欧阳修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读苏轼书,不觉出汗,痛快痛快。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可喜可喜。从此,东坡便声名远播,后来,欧阳修还多次不遗余力地提拔他。
这次,苏轼由黄州调任河南汝州。走水路途经扬州,苏轼想起恩师,再次登临平山堂。平山堂,为欧阳修在扬州做官时所建,地势很高,站在堂中,可远眺江南诸山,所以叫平山堂。这是诗人第三次经过扬州。
上片,写苏轼第三次来到平山堂,自己已经四十八岁了,大半生已弹指而过。(弹指,本为佛教用语,佛家称极短的时间为刹那,一弹指为六十五刹那。可见,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深。)十多年已不见恩师了,看见墙上挂着他亲手书写的,龙蛇飞动,飘逸潇洒的笔迹,不仅感慨万千。已经十多年了,苏轼对恩师仍念念不忘,可见师生之间的深挚感情。龙蛇飞动,是对欧公书法的赞美,出自李白的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
《西江月》平山堂,乃是苏轼在平山堂见恩师手迹有感而发。
西江月·平山堂 苏轼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注解:第三次过平山堂时,感叹时间过的快,弹指间已过了半生。十年没有见到恩师,而恩师已仙逝,只看到壁上恩师气势雄浑的亲书手迹,犹如龙蛇飞动。睹物思人,在堂前写下这首词,耳闻歌女唱欧词,感慨万千,逝去的人到头来万事皆空,而活着的何尝不是如梦一场。
从苏轼三次过平山堂时,就可以看出他在政治上的失意与挫折,又感慨时间短暂,已过去半生,而平山堂是恩师欧阳修扬州所建,又见恩师手迹,抚今追昔。“文章太守”“杨柳春风”用原句,重现恩师风***。词中的杨柳也是恩师亲手种于堂前的。眼前的种种,随着恩师仙逝,一切皆空,想到自己遭遇坎坷,觉得人生不过虚幻,人生如梦,就不算什么事。从“弹指”是佛家用词,而“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也是用佛家观念看待事物。人死后万事皆空,而活着的人万事皆梦。大有解脱出世的意念。
如何赏读苏轼怀念欧阳修,表达人生如梦感慨的《西江月》?
《西江月》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我第三次经过平山堂,前半生在弹指声中过去了。整十年没见老仙翁了,只有墙上他的墨迹,仍是那样气势雄浑,犹如龙飞蛇舞。我在平山堂前“欧公柳”的下面,写下这首词悼念文坛英杰,故扬州太守欧阳修。别说人死后万事皆空,即使活在世上,也不过是一场大梦呀!
词牌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的故事。原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仄韵,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
这是一首怀念恩师欧阳修的词。对苏轼来说,欧阳修不仅是他受业的恩师,也是一路提拔他的文坛领袖,更是让他一生都仰慕、崇敬的道德伟人。可以说,苏轼崇高的人格有很大一部分是源自欧阳修的影响。苏轼一生写了很多赞美、怀念恩师的文章,从初闻欧阳修之名一直写到自己生命的尽头。
他怀念欧阳修的词作也有很多,但大概要数这首《西江月》最有风致、最有感情。我们可以联系当时的背景来体会词中包含的深沉意蕴。
元丰七年(1084)四月,苏轼结束了漫长的黄州贬谪生活,“量移汝州”。在黄州的五年时间里,苏轼过着几乎是软禁的生活,也从未离开过这个穷乡僻壤。这次离开黄州之后,苏轼经过扬州拜访了平山堂,凭吊恩师。此时离上一次苏轼拜访平山堂(在熙宁七年(1074),即第二次过平山堂)已经整整十年,离最后一次见到欧阳修(在熙宁四年,即第一次过平山堂)已十三年。
此时欧阳修逝世已经十二年,词中所谓“十年不见老仙翁”,如果按照数字来看,应是指离上一次过平山堂吊唁已十年。但文人写词可以只举其成数,十二年、十三年未必不可以称“十年”,所以这里所说的“十年”可以有多种理解。此时,岁月的无情流逝,物是人非的景象,以及这些年来的坎坷经历,让苏轼感慨万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幼儿园儿童节教育叙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幼儿园儿童节教育叙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74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