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学习分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学习分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儿童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就比方说,就知道天是蓝的,太阳是圆的之说!天真的可爱!又不失很多大人的怜悯!孩子对事物的好坏不懂。不知道是什么。越危险的地方。越想去看看。对认知诱惑很大!不管大人怎么劝阻!非要这里看看。哪里瞧瞧!随着年龄的慢慢长大。又了安全意识。才知道儿童时代的自己!好傻呀!
大家好!我今天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看待孩子在成长 过程中的阶段性表现。昨天上午梦妈跟我们分享了《学记》的必要性,要求我们家长作为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终身的老师,在孩子的教育上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学记》里面讲要做到“离经辨志”、“时观而弗语”,“道而弗牵”, 我们家长一听这个就觉得很抽象。下面我就以婴幼儿的敏感期为例,说明敏感期的特点,和对孩子以 后的影响。所谓的敏感期是指儿童在成长阶段中的某些时间范围内,只对环境 中的某一项事物专心、而拒绝接受其它特征的事物。在敏感期内,儿童会没有理由地对某种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会不 厌其烦地重复这项行为,直到哪一天有了新的兴趣点出现。当另外一个新的兴趣点出现的时候,那就是孩子的智力发育又上了 一个新的台阶。儿童在这段时间内所表现出的内在活力与快乐,是根源于儿童大脑 的发育,这个阶段他有强烈与外在世界接触的要求。就是因为在0--6岁之间,孩子的大脑要完成成人大脑的60%,脑细 胞的活络程度使得儿童对环境有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迫使他们对环 境接触。这个阶段出现的各种喜爰都不是思考的结果,也不是教育的结果, 更不是情绪的结果,而是孩子大脑不断发育的先天机制所决定的。
教育心理学中,儿童友谊发展阶段是由塞尔曼提出的。他认为儿童友谊发展分五阶段:
第一阶段(3-7岁)尚未形成友谊的概念,儿童之间的关系只是短暂的游戏同伴关系。
第二阶段(4-9岁)单向的帮助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要求朋友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如果顺从自己的就是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
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的阶段,儿童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
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儿童认为朋友之间可以相互分享,朋友之间保持信任和忠诚,甘苦与共。
第五阶段(12岁以后)自主的相互依赖的友谊阶段。以双方互相提供心理支持和精神力量,互相获得自我的身份为特征。
。我可以先给你分享一个成功案例,学生美本读心理学,后成功读博。 像国内申请心理学较多且成功的多是北师大,北大等心理学专业Top类院校,自身素质过硬。北美心理学领域自身就很发达,并不需要国外“输血”,况且国际生读完后在当地是完全没有就业优势的。 北美的情况很难,本科还可以考虑,博士非常难,顶级院校基本不开设Master。 申请策略是可以申请像教育心理,教育学,应用心理,,发展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等方向 。这几个相对容易一点。而认知与神经,临床心理学基本没有机会,录取多偏爱生物,医学类的学生。 而像英国,爱尔兰等心理学项目开设申请会容易很多,硕博开设均有,可以考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学习分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学习分享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74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