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儿童心理学 > 正文

儿童心理学个性的定义-儿童心理学个性的定义包括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个性的定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个性的定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教育心理学中个性的完整定义是什么?
  2. 什么是个性?
  3. 儿童朝着什么样的个性方向发展?

教育心理学中个性的完整定义是什么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行为举止、音容笑貌令人难以忘怀;而有的人则很难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有的人虽曾见过一面,却给别热人留下长久的回忆;而有的人尽管长期与别人相处,却从未在人们的心目中掀起波澜。一般来说,鲜明的、独特的个性容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平淡的个性则很难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个性在起作用。

现在,人们对个性也容易产生一些误解,往往认为一个“倔强”、“要强”、“坦率”、“固执”的人很有个性;而“文雅”、“平和”、“斯文”、“柔弱”的人没有个性。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至少是不科学的。不管是哪一种倾向性的个性特征,不管这种特征是鲜明的还是平淡的,它都表明了一种个性。心理特征***都有,精神面貌***不可缺少。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其实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个性的人。

儿童心理学个性的定义-儿童心理学个性的定义包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那么,究竟什么是个性?简单的说,个性就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什么是个性?

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个性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一定的可塑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履行教育职责时才能有耐心和信心。

儿童心理学个性的定义-儿童心理学个性的定义包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儿童朝着什么样的个性方向发展

个性发展是指人类个体出生后直到青少年期个性(即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它是儿童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人的个性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实践活动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儿童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复杂的过程。

自发性顺利成长的儿童,到了三四岁时,其积极寻求朋友的愿望变得强烈起来,这样的儿童喜欢小朋友一起玩耍。

儿童心理学个性的定义-儿童心理学个性的定义包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儿童出现这一现象有早有晚,但只要他非常需要朋友,就说明这是一个意欲发展顺利、情绪安定的儿童。

父母可以自己育儿方法加以肯定并树立起信心。

自发性顺利成长的儿童,到了三四岁时,其积极寻求朋友的愿望变得强烈起来,这样的儿童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儿童出现这一现象有早有晚,但只要他非常需要朋友,就说明这是一个意欲发展顺利、情绪安定的儿童。父母可以对自己的育儿方法加以肯定并树立起信心。

如果儿童不怎么想找小朋友,即使有机会接触同龄的儿童,也不与其一道玩耍,这时父母就必须对自己以往的育儿方式从各种角度加以探讨了。

在探讨的时候注意两个关键问题:其一,有没有一直在压抑儿童的自发性的成长;其二,是否亲子间的情感纽带不够牢固。

就压制儿童自发性成长的育儿方法而言,父母们最容易落入两个陷阱,一个是对儿童施加不适当的管束,把其塞入“好孩子”的框框里;还有一个是运用过保护培养方法。

在第一种情况中,父母为了把儿童塑造成自己理想中的“好孩子”,对儿童施加命令、压力,支配儿童的行动。如此一来,孩子慢慢地就变得老实听话、很好对付了。

父母这时可能会觉得由于自己育儿有方,才使其成了个“好孩子”,甚至还为此暗自得意呢。殊不知,自己的育儿方法已经压制了儿童的自发性,使之失去热情和活力了。

这里所说的过保护是这样一种育儿方法,即应该由儿童自己做的事情,父母却动手代劳。也就是说,在儿童要求“自己来做”的时期里,父母出于“做不好”、“太费时间”等种种理由,而没有让儿童做。这样一来,儿童自发性的发育便受到了压抑。

其结果是,儿童对大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一点点小事就想要让父母帮自己做。如果一味迁就下去的话,儿童会认为父母为自己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父母就该为自己服务。再严重一点的话,儿童会变得用命令的语调来指使妈妈。当要求不被满足时,甚至会对父母施加暴力,即所谓的“家庭暴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儿童心理学个性的定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儿童心理学个性的定义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