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儿童心理学视觉恒常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6个相关介绍儿童心理学视觉恒常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关于视错觉的解释,目前暂时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所有的错觉。不过有几种比较出名。
1)移情理论即观察者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图形上,视作图形的一部分,从而引起视觉变形。
2)眼动理论当观察者知觉某些几何图形时,眼睛运动方向和范围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垂直和水平的错觉。
3)完形倾向理论观察者的知觉系统具有某种完形倾向,能夸大分开事物间的特征距离,从而引起错觉。
4)恒常性误用理论即观察者最为人,具有进化保留的知觉系统知觉恒常性,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知觉的线索发生改变,而投影到视网膜的像有不变,从而产生错觉,例如两小儿辩日。
5)***理论即图形通过***线索暗示深度,从而导致图形大小知觉的变化。
1. 知觉的选择性
人按照某种需要和目的,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 作为知觉的对象
2. 知觉的理解性
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
3. 知觉的整体性
我们对客体的知觉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来补充当时获得的感觉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
4. 知觉的恒常性
当距离、角度或光线的明暗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时,我们的直觉印象仍然不变。
(1)知觉的选择性。人所处的环境复杂多样。在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事物作为知觉背景。 (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 (3)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表现为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判断它,把它归入一定的事物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感知它。
(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存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老师主编的书中是这样定义知觉的:人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并了解它的意义,这就是知觉。换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的特性有: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是通过系统化的处理,进而对外界客观因素产生的信息状态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是个体获取信息的过程。知觉具备着以下几个特性,分别是选择性、意义性、恒常性以及整体性。
其最初的研究源自于生物学中的神经反射,后来研究思维与行为的关系,现在已经变成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心理咨询师研究的前提和关键所在。
(1)选择性:人在纷繁众多的环境***作用下,只能对部分事物清晰感知,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人的知觉对象受注意指向和知觉定势的影响。
(2)整体性:在知觉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立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关系。
(3)理解性:人们以既往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医学教育|网搜集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赋予一定的意义。
(4)恒常性:人们对于变化着的事物的知觉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知觉条件发生一定范围变化时,知觉映像会保持相对不变。
本站非盈利性质,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pmbpp.com/post/75172.html